努力奋斗的长宁沪剧人——写在长宁沪剧团建团70周年之际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上海长宁沪剧团也迎来了建团70周年。围绕团庆,剧团举行了系列演出,在沪剧迷中刮起了“长宁风”,成为沪上国庆期间的一道风景线。

《小巷总理》之艺术价值

《小巷总理》首演于2014年,可能连圈内人都没有想到,这样一部反映基层干部以及家长里短普通人生活的现代戏,居然演了五年,且故事还在延续……

《小巷总理》在全国戏剧院团创下了一个神话,笔者认为源于几点:一是来源生活,人物鲜活。每一部《小巷总理》的故事都有生活原型,观众们置身剧场,仿佛自己就是剧中的人物,这样一种感同身受的“代入感”怎能不激发艺术共鸣?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对于现代戏编创尤其关键。二是推陈出新,常演常新。“小巷总理”这样一个特定人群注定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先行者,他们的工作内容有着深深的时代印记, “长宁”选取这样一个题材既有胆略,更有睿智,因为不断“翻篇”的典型事例正是他们创作的无限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小巷总理”永远在路上。三是都市情怀,时尚简约。沪剧以现代戏见长,虽然不拘泥于各种题材,但作为上海本土文化的代表剧种,体现上海都市生活风情无疑更接地气,也是剧种的使命所在,所谓“文化扎根”!《小巷总理》便浓缩了都市元素,首演版的“雨中行”艺术处理十分新潮,“两地相思”则处理得非常浪漫虚幻,直至3D版的舞美设计大气简洁、清新淡雅。——《小巷总理》绝不会产生审美疲劳!

文艺界现在有一种“一切为了获奖”的浮躁风气,而一旦获奖便将剧目束之高阁, 《小巷总理》却始终在这座城市闪耀,与时代同步、与城市同行,已然成为剧团的品牌,乃至城市的文化名片。《小巷总理》现象已远远超出艺术本身,值得专家们去不断研讨。

长宁沪剧之时代印象

在70年的艺术征程中,无论是“努力”开创者顾月珍,还是“长宁”领军人陈甦萍,都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编创新戏,积累了一系列独具个人风采的代表作。尤其在群芳争艳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长宁”能脱颖而出、没有在戏曲低迷期而淘汰,除了陈甦萍的名家实力和明星效应,更重要的是涌现了以张东平为代表的剧作家,他们创作激情高涨,始终能抓住社会热点和触角,又能从剧团演员风格出发,故而“长宁”的剧目给人以强有力的深度感和厚度感,直至形成现代与经典并重的剧目建设理念。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文艺复苏时期,既有复排演出的西装旗袍戏《少奶奶的扇子》《秋海棠》《魂断蓝桥》《幽兰夫人》《贵族夫人》《蝴蝶夫人》《八年离乱》等,也有反映爱国侨胞的《少女的心》、鞭挞当代陈世美的《棒打无情郎》、改编自巴基斯坦电影《人世间》的《歌女飘零》等,题材之广泛、舞美之新颖、唱腔之优美,都给“长宁”带来了高票房,有些戏都是为初出茅庐的陈甦萍精心打造的,戏曲下载,这在当年依赖流派宗师的时代,“长宁”与上海沪剧院几乎同步走上了培养新人的轨道,“长宁”的“努力”精神为他们赢得了生存空间。进入九十年代后,戏曲日渐式微,但“长宁”一曲《清风歌》唱遍南北,享誉戏剧界,之后,《母亲的情怀》《金亮的心》《文红老师》《爱在澳门》《废墟上的爱》《梦圆曲》《小巷总理》《赵一曼》《青山吟》等佳作连连,从这些戏中,我们不难发现,“长宁”的剧目编创从不盲目,也不浮躁,但都能踏准时代节奏,在重要“节点”发出“长宁”声音,“长宁”在上海本土文化的培育中充分体现了“扬时代精神之魂,展海派文化之魅”的责任与担当!“长宁”的文化步伐是坚实的,“长宁”之所以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自身的努力耕耘和坚守创新是分不开的!

“长宁”从“努力”开始,每一步都伴随着艰辛,但只有付出艰辛者才能愈加珍惜幸福的收获,才能得到业界和观众的尊敬!70年必将载入沪剧史册,值得“长宁人”骄傲!

甦萍团长之文化使命

 

 

说起“努力”,观众自然想到顾月珍;而说到“长宁”,观众便会提起陈甦萍——两个时代剧团的标志人物,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作为“长宁”当家人,陈甦萍之所以在团庆主题音乐会上选取《赵一曼•最后行动》为开场曲,可谓良苦用心——不忘沪剧人的初心, “努力”前行!
作为与甦萍同时代者,笔者有幸见证了“长宁”40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甦萍成长的各个瞬间:从《秋海棠》认识了小沙喉咙的甦萍,便痴迷于其韵味浓郁的唱腔,成为“甦粉”一族,只要有甦萍主演的每一部戏,无一拉下,全部收入眼帘……不知不觉间,甦萍扮演的角色逐步转向母亲、老师等成熟女性,方知已非无忧无愁的“少年派”,而此时的甦萍恰是艺术最为成熟的上升期,甦萍的唱腔特色已跳出了宗师流派的特殊音符,而完全融化于角色之中,渐渐地有了自身的特殊音符,此乃“陈派”。笔者的幸运在于,因为有了甦萍这一代艺术家的相伴,与传统文化有了近距离的相吻。
甦萍也是幸运的!因为顾月珍的早逝,上世纪八十年代时, “长宁”在与其他院团的竞争中看似较弱,但“长宁”票房却从不弱,源于它们的剧目,源于剧团的整体实力;也正是缺乏流派宗师的“统治”,令“长宁”率先培育青年人才,甦萍也成为当年举办个人演唱会为数不多的青年演员之一;甦萍的成长也离不开前辈艺术家的众星拱月, “长宁”的优秀团风正是他们持续辉煌的根基。

#p#分页标题#e#

功成名就的甦萍更具大家风范!在其艺术能力尚处于黄金时期,甦萍已逐步退居二线,于是,我们看到黄爱忠、张燕雯等中坚力量的迅猛成长,也看到了朱桢等90后的小荷露尖,尽管观众们因为难得看到甦萍的艺术形象而感遗憾,但又为艺术的接力而感欣慰!作为长宁区文化领军人物,如果以“陈甦萍个人演唱会”作为70周年团庆音乐会可能更受观众青睐,但甦萍想到的是团队,她要让每一个演职员明晰坚守阵地的意义,更要让伙伴们在“长宁”遇见幸福——“长宁”是甦萍的“家”,“家”的代际传承不就如此吗?

时空穿越《赵一曼》,《小巷总理》守初心。不畏风雨“努力人”,继续前行“长宁人”。

低吟婉约顾派音,转益多师陈派韵,

魅力女性耀“长宁”,文化传承看“甦•新”!(作者:王威仪)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戏曲文化,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沪剧 » 努力奋斗的长宁沪剧人——写在长宁沪剧团建团70周年之际
戏曲大全

涵盖京剧、评剧、晋剧、豫剧、曲剧、越剧等三百余种戏曲

戏曲下载 戏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