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县新星晋剧团成立始末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1948年7月,太原县(现晋源区、小店区)全境解放。徐向前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将孤城太原团团围住。新成立的中共太原县委和太原县人民政府入驻太原县城。解放初期,百废待兴,县委、县政府在安定社会、恢复生产的同时,动员全县各行各业全力支援太原前线。为了慰问太原前线的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全体将士,活跃和丰富全县人民的文化生活,县政府决定成立太原县新星晋剧团,并任命武荣魁为团长,招聘晋剧人才,组建剧团,加紧排戏,紧跟形势,进行演出。

武荣魁先生接受任务后,每天东奔西走,夜以继日,邀请晋剧名角、文武场的师傅们以及票班的可用之才加入太原县新星晋剧团。由于武荣魁先生的努力,剧团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组建。组建后的太原县新星晋剧团,人心向上,团结合作,,克服困难,加强排演,在最短的时间内排出了《逼上梁山》、《木兰从军》、和《血泪仇》等新剧目。并结合晋剧传统戏,在太原前线进行了慰问演出,受到了解放军广大指战员的欢迎和好评。

新成立的太原县新星晋剧团阵容强大,各种角色齐全,演唱水平高超。著名演员有须生鹿儿红(王庆云),花脸草纸黑(王银柱)、小生疙针则(郑雅楼)、三花脸武荣魁,青衣大篆英等。再加上王银柱在赤桥办的晋剧培训班部分学员的加入,给新星剧团输送了新鲜血液。增强活力。从培训班中走出的安东梅,郑忠贤、任练元等日后都成了省、市、县剧团的台柱子。

文武场人员整体素质也非常好,演奏水平较高,与演员的唱腔和动作配合得严丝合缝。而且非常扶衬演员的表演。

武场方面,鼓师为郭二毛,铙钹为王根寿,马锣为许培鑫,小锣为殷楞候。郭二毛、王根寿、许培鑫三位先生均为榆次人。后来王根寿和许培鑫二位供职于山西省晋剧院。殷楞候先生为晋源西街人。楞候师傅后来在大同、阳泉等地的晋剧团司鼓,尤其是在阳泉时,为从京剧转唱晋剧的演员打武戏,楗法齐楞展堰,驰张有度、收放自如,堪称一绝,被当地业内传为美谈。

文场方面,琴师为刘吉甫(小店区北格镇张花村人)。三弦为高壬戌(晋源区古城营村人),二股弦为武富生(晋源区晋祠镇北大寺人)。刘吉甫先生琴技精湛,戏路宽畅,舞台经验丰富,操琴紧贴唱腔,扶衬演员,很受演员尊重和欢迎。高壬戌先生年轻好学,在刘吉甫先生的指导下,后来成为交城县晋剧团的首席琴师。

太原县新星晋剧团从1948年秋组建到1951年随着太原县的撤销儿撤销。剧团存在时间较短 ,只有数年。但在解放初期,慰问前线,丰富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寓教于乐,配合形势,宣传党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起到了积极作用,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新星晋剧团在短短的数年间,能活跃于太原、晋中、吕梁等地不断演出,在广大的乡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成为人们数十年来茶余饭后的美谈,这在剧团的几个主要人物是分不开的:

鹿儿红(1895---1952),名王庆云,因小名叫鹿儿,故艺名为鹿儿红。徐沟张楚王村人。他自幼热爱晋剧,后入榆次“乾梨园”娃娃班学艺,师承说书红。鹿儿红戏路宽,文戏武戏不档手,哨子、帽翅、马鞭、刀枪都见功力。唱、念、做派。身段表演等方面均继承了其师说书红的精华。尤以做功动弹戏见长。他演的《五雷阵》、《上天台》、《观阵》、《搜环》等戏,表演非常出色,惟妙惟肖,让人观后难忘。在新星晋剧团期间,鹿儿红不仅经常演出,而且只要有时间,还要指导其他年轻演员。他一生住过的戏班有“双胜园”、“兴盛班”、“十股班”、“万福园”、“新星晋剧团”、“徐沟县大众晋剧团、“平遥县晋剧团”等。

王银柱(1907---1974)艺名草纸黑。小二百五。太原市晋源区赤桥村人,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王银柱10岁入小万福园娃娃班学艺。他酷爱晋剧,勤学钻研,吃苦耐劳。什么高难度的动作也敢做,经常摔得浑身是伤,鼻青脸肿。有几次被摔得竟昏死过去,但醒来之后,带伤仍然训练,毫不气馁。上台演出,一亮相便进入戏中,唱腔不遗余力。浑厚有味;武打戏真招实上,永猛顽强。深受马五黑 、彦张黑和四锁黑等老师的器重。祁县东观有花脸名曹国正,王银柱与其长像性格相似,故被人称艺名小二百五。几年的勤奋苦练,他打下了大花脸和二花脸的坚实基础。为了塑造好剧中人物形象,他在脸谱的勾画、人物的造型、性格的独特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深得观众喜爱。他和郭兰英、牛桂英、丁果仙、郑雅楼、乔玉仙、鹿儿红等晋剧名家合作多年,可谓珠联璧合。他在新星晋剧团时期,工作之余,还要给学员排戏。为晋剧的培养了不少后起之秀。王银柱经常演的戏有:《看兵书》、《秦秀莲》、《芦花荡》、《白水滩》、《呼延庆打擂》、《铁公鸡》、《二虎庄》、《斩单通》、《清风寨》等。

#p#分页标题#e#

郑雅楼(1910---1973)太谷县韩村人,艺名疙针则、小三儿生。郑雅楼和王银柱一样,都是学艺于太谷小万福园娃娃班。师承黄芽韭,后拜三儿盂珍卿门下,出色地继承了三儿生的技艺。被人称为“小三儿生”。郑雅楼演戏生动逼真,小生唱腔韵味醇厚,靴子功、扇子功、,椅子功、刀枪把子功样样精湛,动作潇洒大方,干净利落,是一位文武全能的英俊小生。他最擅长演《回斗关》、《折桂斧》、《伐子都》、《黄鹤楼》、《少华山》、《上天台》、《白水滩》等戏。这类戏扎大靠,戴王盔 ,插双翎,穿厚底靴,手执刀枪,招招交代清晰,披挂不缠不绞,脚底丝毫不乱,对打干净漂亮,功力非常深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51年新星晋剧团解散后,郑雅楼又成加入了清徐县大众晋剧团和汾阳县的鼓峰剧团。将这些经典剧又传给了郑瑞生。郑雅楼于“文革”受到冲击,1973年去世,年仅63岁。

武荣魁(1916---1994)晋祠镇北大寺人。他从小就喜欢晋剧,十三岁时参加本村的荷风票班学唱晋剧。1932他于太原县第四高等小学毕业后担任小学教员。同时专研晋剧。1937你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大宁县中共党中共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太原县全境解放,武荣魁受命组建太原县新星晋剧团,戏曲大全,并在短时间内排出《逼上梁山》等戏,慰问太原前线的解放军指战员。1986年武荣魁被选为南郊区人大代表。在晋剧艺术方面,武荣魁是全把式、吹、拉、弹、唱,无所不能,尤其是三花脸的表演妙趣横生。他不仅是票班祖师爷,还能表演生旦净末丑等角色。1986年,武荣魁还参加了《中国戏剧史(山西卷)》的编纂工作。1990年,武荣魁享受离休待遇。武荣魁在组建新星晋剧团,招揽人才,排戏演戏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戏曲文化,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晋剧 » 太原县新星晋剧团成立始末
戏曲大全

涵盖京剧、评剧、晋剧、豫剧、曲剧、越剧等三百余种戏曲

戏曲下载 戏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