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坦:大演员演小角色——记著名评剧演员花月仙

一次戏曲界的联欢会上, 有一位颇负盛名的京剧同行对花月仙说: “您当年在《向阳商店》里演的那个老太太,就那么几句唱, 嗬! 台下那叫好的,我也没少给您鼓掌。”可见, 花月仙演的那位老太太,虽不是主角, 但也不乏知音。

花月仙在评剧舞台上虽以演老旦、彩旦闻名, 但在四、五十年代她却是一位蜚声华北的青衣、正旦演员。她最拿手的角色也不是《杨八姐游春》中的佘太君和《夺印》里的烂菜花, 而是《珍珠衫》里的王三巧和《刘云打母》中的李桂珍。花月仙以唱工见长,她的嗓音属中、低音, 饱满厚实; 行腔舒展柔和,节奏活, 板头俏, 吐字真。听她演唱如饮一杯浓郁醇厚的陈年佳酿, 令人回味无穷。

花月仙是天津人, 出身很苦, 自幼离开父母, 在养父家长大。六岁时被送进赵月楼组织的娃娃班里学戏, 赵月楼是天津评剧界的一位名师, 知识丰富而又善于教戏, 许多名演员, 如爱莲君、新翠霞当初也都是他的学生。赵月楼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边学边实践。小姐妹们天一亮就起来喊嗓予, 回来后吊嗓子、练功、学戏, 下午、晚上演出, 花月仙在这些孩子中, 年龄最小, 坐椅子还得有人扶一把才能上去。她虽然人小,但是很有心计, 学戏刻苦用功, 一般来说, 一个月能学四出折子戏。不久花月仙就成了娃娃班里的优秀生之一和新翠霞等人一起担任主角, 演大轴儿戏了。当时, 天津观众崇尚高腔高调的“刘派”, 赵月楼教花月仙的也是满宫满调的高弦高唱。花月仙有一条又高又亮的嗓子, 所以, 她早期学的也是“刘派”。出科后, 因为劳累过度; 吐了血, 嗓音也因此而起了变化, 高音没有了。这个意想不到的沉重打击, 几乎使她绝望, 幸好遇到了当时很有名气的碧莲花。这位演员唱过京韵大鼓, 有一条善唱中、低音的好嗓子, 而且演唱技巧很高。花月仙嗓音发生变化后, 虽然高音没有了, 但是仍保持了比较宽厚的中、低音, 学习碧莲花的唱腔非常合适。听了碧莲花的演唱后花月仙自然是喜出望外, 索性拜在碧莲花的门下。碧莲花同情、喜欢这位要强的小姑娘, 就毫无保留地向她传授技艺。为了提携花月仙, 碧莲花有时让花月仙演主角, 自己演二路, 这对花月仙艺术上的提高, 起了关键作用。

后来, 花月仙从外地回到了天津, 挑班当了主演。这个时期, 她很注意学习其他兄弟剧种和曲艺的优点, 以不断丰富自己的唱腔, 提高演唱技巧。例如,岔曲《风雨归舟》中那些快语连珠的句子就是花月仙经常练习基本功的一个项目, 而京韵大鼓中幽咽哀怨的行腔和刚劲挺拔的气势, 也都对花月仙演唱风格的形成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 她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还是靠不断的舞台实践。那时, 她一天演两场戏, 还排了《海棠红》、《啼笑姻缘》这样一些新戏,演新戏就要创新腔。花月仙在鼓师侯德山的密切配合下, 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 创造了不少新腔。她的唱腔以中音为主, 高、低音为辅, 注重旋律性、节奏感,强调字正腔圆。她的快板唱腔, 讲究气息的控制, 快而不乱, 清晰入耳。

一九五三年, 花月仙来到北京参加了北京市评剧团。那时她才三十出头, 正是艺术上的黄金时代。在新音乐工作者的帮助下, 花月仙的创腔能力不断提高,学会了记谱, 又进一步促进了她在艺术上的进步。像《珍珠衫》、《刘云打母》这样的老戏, 各派演员都唱过, 各有千秋。花月仙在继承前辈传统的基础上,根据人物性格对原有的唱腔进行了大胆的改进, 增强了唱腔的表现力。例如《珍珠衫》中王三巧替前夫蒋兴哥求情的唱段, 经她改动后就很有特点, 尤其在“堆字”的唱法上, 更是有别于前人。如在“真情难诉止不住的心乱跳”和“老爷要问我们两个分别缘故”的句子中, 把“止不住的”和“我们两个”堆在一拍中唱, 和前后各占一拍的字形成鲜明对比, 增强了情绪的变化和节奏的美感, 唱得灵活俏巧, 令人耳目一新。

一九五八年, 花月仙来到中国评剧院, 从这以后,她经常在戏中扮演老旦和彩旦应工的角色, 象《杨八姐游春》里的佘太君, 《秦香莲》里的国太, 《向阳商店》里的陈老奶奶, 《四季长青》里的王大妈, 《夺印》中的烂菜花, 《李双双》中的孙有婆。除了在《杨八姐游春》里担任主角外, 一般都是演配角。花月仙没有因为自己一直是演主角的而放不下架子。她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好坏都会直接影响全剧的整体, 因此她总是非常认真地对待自己担任的每一个角色, 在导演的启发下, 花月仙懂得了这样的道理: 过去演戏是演自己,只注意唱得好听、身段好看,而忽视了演人物。现在演戏要演人物,一切从人物出发,要把自己的演唱技巧运用到表现剧中人物的感情上。她演的人物虽然都属于老旦和彩旦角色,但她们的性格、身份各不相同。在评剧《四季长青》里,花月仙扮演王大妈,为了表现王大妈热爱集体的心情和开朗的性格,花月仙唱得热烈、欢快,节奏变化灵活。例如在“爬山岗”这个唱段中,旋律和节奏的变化,就是为了突出人物性格而精心设计的。如“爬山岗,穿树林,提着小篮儿把你寻”这一句,吸收了京剧[四平调]的音乐,并采取了顶板唱的方法,唱句的结尾又巧妙地把音拉开,和小过门穿插在一起,显得新颖、流畅。唱腔的后半部分用的是[慢二六板]和[垛板],整段唱腔旋律丰富清新,节奏对比鲜明。

#p#分页标题#e#

《向阳商店》中的陈老奶奶和《四季长青》中的王大妈又有不同。陈老奶奶是一位饱尝旧社会世态炎凉的市民阶层的老年妇女。她对新社会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没有儿女,她的晚年的生活是孤独而又困难的。商店售货员送货上门的热情服务,使陈老奶奶打心眼里感到社会主义好。“这不叫拐杖叫方便”一段热情洋溢、情绪饱满的唱腔,就是她在看到售货员给她送拐杖时唱的,开头一句虽然音区较高,戏曲大全,但是花月仙以气托声,气息音量控制得当,气、声、字融为一体,酣畅淋漓地表达了老人兴奋激动的心情。

《杨八姐游春》是花月仙的代表剧目。其中“问君王”一段,有近百句唱词,没有深厚的演唱功力是唱不下来的。这段唱全面地展示了花月仙的演唱技巧,既有旋律性很强的慢板抒情唱腔,又有节奏性很强的快板唱腔。这种板式的安排,对于表现佘太君义正辞严地责问宋王无理行为时越说越激动的心情,是十分贴切的。为了丰富唱腔旋律,花月仙在唱腔中吸收了京韵大鼓的润腔方法,使唱腔更加苍劲豪迈。最后的一大段[垛板]和[快流水板]一气呵成,痛快淋漓,很好地塑造了佘太君这样一个深明大义、赤胆忠心、刚直不阿的舞台形象。[垛板] 是花月仙擅长的一种板式。唱[垛板]需要把唇、齿、鼻、喉、舌各部位的功能充分调动起来,发音部位变换要迅速、自然,尤其唇齿音要灵活、脆快、准确。这就要借助于气的运用。为了保持气息连贯、饱满,需要施展明气口和暗气口交替使用、借腔换气和偷气的本领。这样,才能把每个字清楚地送到观众耳中。花月仙的唱不仅达到了这一点,而且还能保持字字圆润如珠,清晰流畅。

在花月仙塑造的众多舞台艺术形象中,《夺印》中的烂菜花给观众的印象比较强烈。人们评价说:“花月仙把这个人物演活了。”这不仅是由于她有精湛的演唱技巧和丰富的表演手段,还在于她有深厚的生活基础。旧社会,花月仙见过许多像烂菜花这样的人物。她们泼辣无耻,自私阴狠,动辄撒泼要赖,以寻死觅活相威胁。花月仙对这种人深恶痛绝,所以演这类人物可谓入木三分。“吃元宵”和“羊归圈”两段唱都是烂菜花的重点唱段。一段是她为了拉拢干部,端着一碗元宵招摇过市找何书记时唱的;另一段是她,诬陷仓库保管员胡素芳偷仓库中的稻种时唱的。“吃元宵”一段采用了说唱结合的方式,中间还夹杂了假献殷勤的笑声,整段唱节奏处理得灵活俏皮。花月仙故意唱得很油滑,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烂菜花的本性。“羊归圈”一段是烂菜瓜和胡素芳的对唱。其中“仓库不准闲人....”几句用的是流水板,非常恰当地表现出烂菜瓜油腔滑调、能言善辩和以造谣诬蔑为能事的无赖嘴脸。

粉碎“四人帮”以后,花月仙又演出了《包公赔情》、《吹鼓手告状》、《故都春晓》、《野马》等戏。剧中的主要演员大都是青年人,花月仙不但甘为青年演员“挎刀”,也就是演配角,还热情地帮助青年演员提高演唱技巧,一字一板地向他们传授板、字、气、腔等要领,使他们在艺术上更快地得到提高。本文原载《中国戏剧 》1984年第2期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戏曲文化,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评剧 » 高坦:大演员演小角色——记著名评剧演员花月仙
戏曲大全

涵盖京剧、评剧、晋剧、豫剧、曲剧、越剧等三百余种戏曲

戏曲下载 戏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