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之美方能美美与共——秦腔《安国夫人》彰显文化交流新探索

2019年7月,秦腔《安国夫人》在西安首演获得了观众的交口称赞。该剧的成功演出,既标志着国家京剧院与西安秦腔剧院结对共建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又为如何创新院团共建模式、总结剧目移植方法、开拓戏曲人才培养路径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各美其美:结对共建发挥双方优势

西安秦腔剧院三意社是一所有着百余年历史的著名秦腔团体。1895年建社之初正值清末社会急剧动荡时期,其前身“长庆班”几度解散重组,至1915年重建,再到1921年正式定名“三意社”,曾经造就了一批在西安乃至周边地区很有影响力的演员。

与西安秦腔剧院另一百年班社——易俗社温婉细腻、典雅传神的演出风格不同的是,三意社早期演出大多是大气磅礴、慷慨激昂的传统剧目。

自西安秦腔剧院成立以来,三意社新创作历史题材剧目《大明宫》《曹植》《司马迁》,改编或复排传统剧目《杨门女将》《集云山》,移植及新创现代戏《我爱我爸》《骆驼巷》等作品不断面世,延续了其文武俱佳、大气雄伟的特点。

三意社的历史经验表明,一定要坚守秦腔刚劲有力的艺术特征,坚持三意社大气慷慨的艺术源头,坚定展现秦人秦地质朴勇猛的性格特征。

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文艺产品传播方式和群众欣赏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如何立足于现有演职人员团队、结合秦腔传统表演特征,以全新文化理念来延续三意社的艺术特点,成为摆在西安秦腔剧院及三意社面前的一道难题。

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古老的秦腔能绵延至今,古老的三意社能在当下继续焕发神采,正是在固守秦腔根本文艺特质的前提下,不断与时俱进、蓬勃创新的结果。

以三意社为代表的秦腔人决定走出去,在中国戏曲的百花园中吸收更多艺术滋养、借鉴更多文化样态,从而探索更为广阔的生存天地,同时也为西安打造“梨园之都”贡献力量。

此刻,远在一千多公里之外的北京,有一家顶级戏曲艺术团体也正在探索新的活力增长点,开拓自我发展空间。这就是文化和旅游部直属的国家艺术院团、成立于1955年的国家京剧院。

 

秦腔 《安国夫人》 剧照

在6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国家京剧院汇集了一大批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和剧作家、导演、作曲家、舞台美术家,继承、创编、上演了500多部不同题材的优秀传统、新编历史剧和现代京剧,在国际国内具有广泛影响,深受观众喜爱。

在《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之后,国家京剧院以极高的思想觉悟,充分发挥人才和剧目优势,起到国家院团导向性、示范性、代表性作用,积极寻找地方戏曲院团进行结对共建,以文化惠民、合作演出、共同创作等方式,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戏曲事业的发展。

国家京剧院的前身可追溯到延安评剧院,与陕西这方热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那一方“推陈出新”的题词,正与秦腔前辈李桐轩提出的“推其陈出其新”观点不谋而合。国家京剧院首任院长梅兰芳曾于1957年到西安演出,并与西安市戏曲团体代表苏育民会谈,当晚观摩了苏育民演出的秦腔名剧《激友》。

可以说,京剧与秦腔、国家京剧院与西安秦腔剧院,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历史渊源。

 

不约而同地,一拍即合地,2018年10月,国家京剧院与西安秦腔剧院签订了结对共建合作协议。

关于这次签约,国家京剧院党委书记宋晨说:“秦腔和京剧都是古老的艺术品种,结对共建将为两个悠久辉煌的剧种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西安秦腔剧院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雍涛说:“本次结对共建合作意义非凡,有利于帮助陕西打造出一支骁勇善战的文艺铁军,让千年秦腔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风采。”

结对共建合作协议的签署,仅仅是一个良好开始,更重要的就是选择一部“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剧目进行移植,让共建合作取得成果,真正达到发挥各自剧种优势、培养文艺铁军的目的。

美人之美:移植精品综合各自专长

《安国夫人》就是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剧目。作为一部大型新编历史剧,京剧《安国夫人》由国家京剧院三团创作并演出,讲述了“靖康之变”后,临安城危在旦夕,梁红玉毅然抛下襁褓中幼子夜行数百里,与丈夫韩世忠一举平息叛乱,以区区八千战士对抗十万金兵,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p#分页标题#e#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先生演出的《抗金兵》和尚小云先生演出的《梁红玉》都鼓舞了军民士气,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充分体现出“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的爱国主义情怀。

而国家京剧院散团创作演出的《安国夫人》,则更突出了梁红玉有勇有谋、文武双全的特质,当然,大量的唱腔和武打动作,也对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秦腔在西北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生根发芽,血脉里延续着西北人的豪迈激情,颂扬着千百年来的不朽魂魄,雕琢着一方水土的精神家园。西安秦腔剧院三意社延续着文武俱佳、大气雄伟的风格,正适合《安国夫人》这样的剧目。

如何在移植的过程中既保持剧目本身的精神特质,也保留秦腔本身的文化基因,成为所有主创人员要考虑的问题。双方主创人员殚精竭虑、废寝忘食,终于将这一剧目搬上秦腔的舞台。

剧本是剧目成功的先决条件,移植的过程中,三意社着力凸显该剧的爱国情怀、凸显剧中人的有勇有谋,秦腔版《安国夫人》的选题和人物设置、冲突设置切中了当代戏曲创作的核心问题,即如何在历史剧中展示中华风范,如何以历史剧启迪当代思想。

唱腔设计和作曲配器则要凸显秦腔特征。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秦腔版《安国夫人》的唱腔体现了“古为今用”,其设计套用原剧并结合秦腔方言进行了调整,以达到归韵符合秦腔实际的目的,对唱腔旋律和间奏进行了彻底的秦腔化;配器则充分考虑“洋为中用”,在剧中一些武戏场面加入了交响乐,用交响乐烘托大气氛。传统中国戏曲乐器和现代西方交响乐器的融合,让观众真正感受到创造性转化。

近年来,秦腔的武戏有弱化的趋向,总体上呈现出文戏偏多、武戏偏少的倾向。而程式特别是武戏程式恰恰是戏曲不同于其他舞台艺术的重要特征。

移植过程中,主创人员特别重视剧目的武戏成分,特别是“擂鼓战金山”阶段,演员们充分发挥武戏功底,扎靠擂鼓对战,全面继承了京剧版本中的武打动作,人数众多、场面宏大,颇具巾帼气魄。

“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同样,剧种只有千姿百态之别,只有“秉持平等和尊重”,才能推动“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因此,秦腔版《安国夫人》尽可能保留秦腔的传统程式,考虑秦腔的表演程式,从而避免了照搬照抄、亦步亦趋,真正让秦腔保留着“秦味儿”。

美人之美:移植精品综合各自专长

《安国夫人》就是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剧目。作为一部大型新编历史剧,京剧《安国夫人》由国家京剧院三团创作并演出,讲述了“靖康之变”后,临安城危在旦夕,梁红玉毅然抛下襁褓中幼子夜行数百里,与丈夫韩世忠一举平息叛乱,以区区八千战士对抗十万金兵,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先生演出的《抗金兵》和尚小云先生演出的《梁红玉》都鼓舞了军民士气,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充分体现出“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的爱国主义情怀。

而国家京剧院散团创作演出的《安国夫人》,则更突出了梁红玉有勇有谋、文武双全的特质,当然,大量的唱腔和武打动作,也对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秦腔在西北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生根发芽,血脉里延续着西北人的豪迈激情,颂扬着千百年来的不朽魂魄,雕琢着一方水土的精神家园。西安秦腔剧院三意社延续着文武俱佳、大气雄伟的风格,正适合《安国夫人》这样的剧目。

如何在移植的过程中既保持剧目本身的精神特质,也保留秦腔本身的文化基因,成为所有主创人员要考虑的问题。双方主创人员殚精竭虑、废寝忘食,终于将这一剧目搬上秦腔的舞台。

#p#分页标题#e#

剧本是剧目成功的先决条件,移植的过程中,三意社着力凸显该剧的爱国情怀、凸显剧中人的有勇有谋,秦腔版《安国夫人》的选题和人物设置、冲突设置切中了当代戏曲创作的核心问题,即如何在历史剧中展示中华风范,如何以历史剧启迪当代思想。

唱腔设计和作曲配器则要凸显秦腔特征。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秦腔版《安国夫人》的唱腔体现了“古为今用”,其设计套用原剧并结合秦腔方言进行了调整,以达到归韵符合秦腔实际的目的,对唱腔旋律和间奏进行了彻底的秦腔化;配器则充分考虑“洋为中用”,在剧中一些武戏场面加入了交响乐,用交响乐烘托大气氛。传统中国戏曲乐器和现代西方交响乐器的融合,让观众真正感受到创造性转化。

近年来,秦腔的武戏有弱化的趋向,总体上呈现出文戏偏多、武戏偏少的倾向。而程式特别是武戏程式恰恰是戏曲不同于其他舞台艺术的重要特征。

移植过程中,主创人员特别重视剧目的武戏成分,特别是“擂鼓战金山”阶段,演员们充分发挥武戏功底,扎靠擂鼓对战,全面继承了京剧版本中的武打动作,人数众多、场面宏大,颇具巾帼气魄。

“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同样,剧种只有千姿百态之别,只有“秉持平等和尊重”,才能推动“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因此,秦腔版《安国夫人》尽可能保留秦腔的传统程式,考虑秦腔的表演程式,戏曲大全,从而避免了照搬照抄、亦步亦趋,真正让秦腔保留着“秦味儿”。

总体上,剧目的互动带动了剧种的发展,秦腔版《安国夫人》一方面尊重传统,一方面顺应时代,将京剧中立意高远、唱词优美、武打精湛的优势,与秦腔悲怆苍凉、旋律激越、气派宏大的优势紧密结合。

这不但体现了秦腔兼收并蓄的态度,更体现出以西安秦腔剧院三意社为代表的秦腔人,秉承“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学习心态,以对等的、平等的、多元的、多向的胸怀汲取其他剧种养分,促进秦腔剧种的不断发展。

美美与共:人才培养体现合作包容

在现场观看《安国夫人》的观众会惊讶地发现,剧中的“报子”非常眼熟,出现在舞台上仅一分钟、只有5句台词的报子,其扮演者是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张涛。此外,当今三意社的中坚力量王战毅、李康定、李小伟等演员,也在戏里面跑起了龙套。而在舞台中间出演主角的,则是屈苏红和王庆等年轻演员。

为了取得更好的演出效果,“龙套”们除了演好自己的角色,还对年轻演员的唱腔和表演进行现场指导。

张涛说:“艺术,就是传帮带,舞台上永远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任何角色都要认真去诠释,这样才能成就整台戏的精彩。”

让年轻演员登台,在国家京剧院和西安秦腔剧院知名演员的言传身教中得到成长、获得进步,是西安秦腔剧院近年来在演员队伍培养实践中进行的新探索。

戏曲要发展乃至繁荣,对年轻人才培养是必不可少的,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而建设队伍首先就要培养人才。

西安秦腔剧院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雍涛在谈及人才培养的时候深有感触:“不能否认,前几年秦腔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戏曲艺术的传承与传播,因此,培养秦腔人才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有鉴于此,这几年西安秦腔剧院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了五种符合戏曲规律、符合秦腔发展、符合成才特征的路径,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是建立“传承小组”,延续秦腔传统。

2015年,西安秦腔剧院邀请院团知名表演艺术家、舞美专家、秦腔作曲、名老导演,为易俗社复排《双锦衣》、为三意社复排《化墨珠》,这些首演近百年、消失在舞台上二三十年的经典剧目重新被搬上舞台。老艺术家亲身示范,重现艺术青春;年轻演员认真学习,掌握传统技艺。

2018年10月,国家京剧院与西安秦腔剧院结为“结对共建单位”

#p#分页标题#e#

其次是招收青年学员,确保舞台风貌。面对数十年没有招收建制学员而产生的青黄不接局面,西安秦腔剧院为三意社和易俗社招收了一批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生,组成学员班跟团学习。学员班边学边演,逐步掌握所在院团的独特艺术风格,同时也能弥补演员队伍老化带来的行当不全。此次演出中学员就展现出了不俗的成绩。

再次是培育秦腔幼苗,解决造血机能。西安秦腔剧院联合艺术学校,面向社会定向招收委培生,用6年时间对其进行文化课和艺术专业的系统学习,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食宿成本由西安秦腔剧院承担,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可直接进入院团工作,彻底解决了人才储备问题。

最后是把有潜力的演职人员“送出去”,到大城市、大院校、外剧种去进修,在大城市学发展理念、在大院校学理论素养、跟兄弟剧种学表演经验,回来后再结合秦腔的特点,融合易俗社和三意社的风格,不断发展秦腔艺术。此次演出的执行导演和舞美设计就曾在外学习。

而《安国夫人》的排练过程则是“引进来”。西安秦腔剧院乃至三意社正在进行的探索,是通过剧目移植,依托全国知名院团的力量,借助全国著名演职人员的指导,不断扩大演员的视野,提升演员的能力。主演屈苏红说,“我们全体演职人员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沉下心来,虚心向国家京剧院的艺术家学习,提升了我们自身的艺术水平。”

西安秦腔剧院的演员在跟国家京剧院学习的过程中“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在排练过程中“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老艺术家提携后进、中青年演员主动让台、年轻演员汲取养分,再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西安秦腔剧院培养出扎实的人才队伍,形成不同年龄段的人才梯队,让秦腔艺术后继有人。

伟大精神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创造和积淀出来的,也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安国夫人》等洋溢着爱国主义情怀的剧目,不但可以培养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爱国,也可以让演职人员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从而让西安秦腔剧院人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京剧和秦腔原本各美其美,通过此次演出,国家京剧院和西安秦腔剧院坚持美人之美,秦腔《安国夫人》的成功演出则展现了合作包容所带来的“美美与共”,既体现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其移植改编的过程又不断彰显“创造之美”。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一部《安国夫人》不仅延续了京剧和秦腔作为两个古老剧种的相互滋养和交互发展,也深化了国家京剧院和西安秦腔剧院的传统友谊和共建共荣,同时在中国戏曲的百花园中增添了独特精致和蓬勃活力,真正践行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戏曲文化,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秦腔 » 美人之美方能美美与共——秦腔《安国夫人》彰显文化交流新探索
戏曲大全

涵盖京剧、评剧、晋剧、豫剧、曲剧、越剧等三百余种戏曲

戏曲下载 戏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