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我是姚璇秋》讲述一代潮剧名家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4集人文艺术纪录片《我是姚璇秋》近日在汕头电视台播出,并将于2月23日至26日进行第二阶段重播。

这部汕头融媒集团的匠心之作,讲述潮剧泰斗姚璇秋及潮剧黄金时代故事,通过姚璇秋的5部代表作《扫窗会》《陈三五娘》《辞郎洲》《江姐》《梅亭雪》,结合大量实景记录和拍摄采访,以新颖独特的视角,铺开这位潮剧表演艺术家72年的从艺历程及真实生动的潮剧艺术画卷,充满历史厚重感。这部纪录片的编导梁卫群表示,在怀着真诚和情感精心制作该片的过程中,让她最为感动的是老一辈艺术家令人敬仰的“德”。

接到创作姚璇秋纪录片的任务,是在2020年10月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提到了潮剧。

  围绕潮剧名家姚璇秋艺术成就,广东潮剧院计划推进“六个一”项目,其中一个“一”就是由汕头电视台承担拍摄、广东潮剧院协助拍摄的纪录片,我负责撰稿。近年来,全国媒体对姚璇秋的关注升温,尤以近期为甚,单以姚璇秋为题材的纪录片我就看过三个别人制作的版本。如何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同时创作出有别于自己5年前的作品,我在接下任务之后,一直在思考着。

我觉得不难,心里跃跃欲试。因为最近5年,我对姚璇秋老师的接触更多,认知更多,我由衷地想为她制作一部作品。喜欢她的戏,也一样喜欢她的人,她人真。

 

真挚感人
十几位嘉宾访谈一气呵成

  这部片子是跨年之作,秋姨从85岁迈入86岁。我的母亲比秋姨尚年浅几岁,我深知上了年纪的人生活起居不易,所以,虽然我的创作愿望十分强烈,但从我开始这个题材的创作之初,便一直提着一口气不敢放心喘出来,因为我想采访的大部分嘉宾,有些已是七八旬的老人,如管善裕、谢素贞、黄瑞英都年过八旬,怕他们力不从心,怕遭婉拒。

嘉宾们最后都来了,陆续拍了三周,背景布了几回,拍摄进行得很顺利,嘉宾的表达很真诚,很到位。我想,这是因为他们对潮剧都深怀感情,而且对姚璇秋老师也非常认可。到后来完成剪辑进行后期制作的时候,甚至都不用做特别处理,单就十几位采访嘉宾轮番表述铺排上去,就很好看,真挚的、准确的话语和情意,宜于最朴素的表现,效果让人满意。

真诚随和
既展现“才”更体现“德”

  完成其他嘉宾采访后,璇秋老师也从广州回汕,是专门回来配合纪录片拍摄的。她是位原则性、组织纪律性很强的老演员,虽然略见勉强,但还是答应下来。毕竟年纪在那,一趟长途跋涉,就累得慌,电话里头有打退堂鼓之意。专访姚老师是这个片子的一个重头戏,最缺不得。我把采访日期往后推三天,让秋姨缓一缓。

此前,我们已经陆续在汕头和广州分别拍过璇秋老师的一些参加活动的场面镜头,如果是在汕头,每次我都尽量自己上楼去接她送她,我知道她腿脚容易发软,有几次眼见她险些摔倒。有一次,她从家里下楼,一脚没踩实,突然就倾下来,给我搀住。老人家按着自己的胸口,惊魂稍定,跟我说她最怕下楼梯摔了。去汕大参加活动,作为特邀嘉宾,姚老师已经获得主办方的理解,把出席环节压到最少,但等我们回去,我从后视镜里看到坐在车后座的她已经倦极而眠。我知道每次人前镜前的光鲜亮相,都是她成全了别人,而自己扛着疲惫。

她是个极朴素的人。她用的不是智能手机,去汕大参加活动那次,校方本来要求入校的人都要提供健康码和14天活动轨迹,但璇秋老师的手机不能查这些信息,最后只能特事特办。这个手机在我们采访的时候忘了静音,在片场铃铃作响。那次坐在车后座假寐之时,她的手机铃声把我吓一跳。后来,我把她的手机放在片子里,所以,你们在片子里看到的手机是老师本人的。

  她身上常穿的红色开襟绣花毛衣,从1979年穿到现在。她穿着这件毛衣,也在片中出现,最上面一个扣子好像坏了,加了一条红底黑纹的围巾。那件毛衣,上镜的时候有“40来岁”了。

  她跟剧组拍摄,大家吃盒饭她也一样吃盒饭,剧组的小妹会细心过来问一下口味,并根据老人的特点让做得软一些。拍外景那些天,天气晴好。吃过午饭,老人家便爱晒晒太阳,医生要她多晒晒太阳,补钙,非常随和的一位老太太。剧组里的小鲜肉都喜欢她,照顾她,爱跟她拍照。

  越了解她的为人,越了解她生活的不易,越体谅她,越爱惜她。这部片子,要从受众熟悉的地方入手,当然是姚璇秋老师的诸多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但我不满足于让人看到显性的做为演员的姚璇秋,了解她的从艺之路,她72年的艺术感悟,还要让人看到隐性的、不易被察觉的、带着她的个性烙印、个人色彩的她的生活。这部片子,我要的是真诚,不要套路,要去宣传化。

  这是我设想的关于这部片子的调子。

五部剧目
见证潮剧艺术质的飞跃

#p#分页标题#e#

   姚璇秋是众所周知的文化名人,晚年的她又一次成为全国关注的人物,在潮汕地区就更不用说。她的舞台形象,黄五娘、王金真、苏六娘、陈璧娘、江姐、苏三……人们耳熟能详,百看不厌。对一个艺术家而言,她最能被记取的是作品,所以,角色,仍然是本片的重点。多年以来,对璇秋老师的留意和交往,豫剧视频下载,对她长年汕头、广州两地跑,八十多岁的老人,腿脚已经不灵便,诸多生活难处,却依然有自己的担当。对她,我一腔温情暖意。既然要体现生活中的她,何不来个本我与角色的对话?

  所以,设定了五个姚璇秋以往的重要角色,包括王金真、黄五娘、陈璧娘、江姐、苏三,以这五个角色、五出剧目,铺开潮剧艺术的生动画卷,浓墨重彩地展现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文艺方针之下,潮剧抓住契机,完成艺术的飞跃,成为全国知名剧种,培养出像姚璇秋这样国内外知名的演员,并为国家文化外交出力。放眼整个潮剧界,只有姚璇秋适合承载这样的重量。

  这部纪录片通过“一曲扫窗声名噪”(《扫窗会》)侧重讲述戏改后,潮剧从童伶到成人,从男旦到女旦的转变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姚璇秋这一代人完成的;“此地荔凡能醉客”(《荔镜记》),由一个剧目带入与梅兰芳先生的结缘,由一个遗落于日本的明代潮剧剧本到铺开整个剧种历史的追溯;“烈骨如霜情似水”(《辞郎洲》),二度进京,全国巡演,是荣誉,是检阅,是学习,而潮剧原创的《辞郎洲》被多个剧种搬演,是交流和贡献;“壮哉美哉江雪琴”(《江姐》),展示了姚璇秋作为一位艺术成熟的演员高超的驾驭能力,此时期的她演了不少现代戏;“雪海情天梅亭会”(《梅亭雪》),是一个隔着时空的对话,与林如烈先生在新加坡的交集,回眸新中国成立之前在澄海孤儿院戏班的初识,完成一个时间的环形闭合。

  片中有璇秋老师书法的展示,她的书法可谓“字以人名”,她从不标榜自己的字写得好,从不认为自己是书法家,也从不示怯,写字就是写字这么回事,是演员修养的一项功课。

  她简单又朴素。

  我们以这个片子,向这位潮剧表演艺术家表达深深的敬意。

来源:汕头日报  
作者:梁卫群/文(纪录片《我是姚璇秋》编导)
本文图片由《我是姚璇秋》剧组拍摄
责编:郑俊镔  蔡闻燕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戏曲文化,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剧 » 纪录片《我是姚璇秋》讲述一代潮剧名家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戏曲大全

涵盖京剧、评剧、晋剧、豫剧、曲剧、越剧等三百余种戏曲

戏曲下载 戏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