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湖畔沪剧声声不息 新三年合作计划再升级

11月15日、16日,戏曲下载,上海沪剧院带着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和经典传承沪剧《雷雨》登入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开启了与百周年纪念讲堂的“新三年合作计划”。

《敦煌女儿》

随着阵阵风铃声响起,二十多岁踌躇满志的“樊锦诗”一亮相就吸引了全场观众的目光。这是《敦煌女儿》第二年进入北大校园,这部以北大优秀校友、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为原型创作的作品再次受到北大师生的热烈欢迎。

两个小时的演出中掌声此起彼伏……剧中感人至深的情节,催人泪下的音乐,独具匠心的舞美,旋律优美的唱段深深打动了观众。与去年不同的是,本次的《敦煌女儿》加入了多媒体技术,让观众看到“数字敦煌”从测量到构图到填色到形成数字图库的全过程。许多去年看过的观众今年特意买票再来看,他们反映,修改提高后的《敦煌女儿》更震撼、更感动、更好看。一些第一次看《敦煌女儿》的上海籍师生表示,《敦煌女儿》的题材和表现方式十分新颖,不同于以往对传统沪剧的印象,《敦煌女儿》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有学生在观看演出后说道:“莫高窟是大漠深处的艺术之花,一代又一代敦煌人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浇灌着它。希望我们这一位代人也能有这样的勇气追求热爱的事业。”

谢幕时观众们迟迟不愿离场,用经久不息的掌声向“敦煌人”致敬。主演们被热情的观众感染,连续多次谢幕,向北大师生表示感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大学浦江发展协会、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工程公司等组织学生和职工观看演出,并在演出后和主创们交流合影。

《雷雨》

11月16日,被曹禺先生赞为“最忠于原著”的沪剧《雷雨》时隔两年再度登入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依然具有极强的号召力,近2000个座位几近满座。

八个人物,两代人的爱恨纠葛……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一出场就将繁漪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展现出来,娴熟的唱腔和演技一下子抓住观众的眼球,也翻开《雷雨》的序幕。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情节环环相扣、矛盾冲突此起彼伏。茅善玉、陈瑜、王明达、朱俭、钱思剑、凌月刚、洪豆豆、金世杰这几位名家新秀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刻画,也将故事一步步推入高潮。有同学说:“沪剧《雷雨》满足了我对这部戏的所有想象。”

未名湖畔沪剧声声不息

新三年合作计划再升级

近年来“戏曲进校园”得到国家、省市、学校的支持和关注,上海沪剧院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校园之路,除了在上海大中小学推广普及沪剧,把经典剧目带进北大、清华等首都高校,也是沪剧院在“戏曲进校园”过程中的重要尝试。

2016年,上海沪剧院与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达成三年合作计划,先后带着《邓世昌》《雷雨》《敦煌女儿》三部作品登入北大校园。沪剧在北大赢得了“高口碑”“高号召力”和“高票房”。通过举办“从《敦煌女儿》看沪剧的创新和坚守”和“听上海声音,讲敦煌故事”两场主题讲座,逐步在北大培养了一批沪剧粉丝。与此同时,由上海沪剧院共同参与筹建的“北京大学浦江发展协会”也在成立两年来与沪剧院保持着紧密合作,通过讲座活动等把海派文化推广到广大青年学子中。在新三年合作计划中,沪剧院计划以名家领衔,经典名剧为纽带,结合导赏、教学等多种形式,让更多北大师生认识沪剧、熟悉沪剧、热爱沪剧。

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在昨晚演出后说:“《敦煌女儿》和《雷雨》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掀起了沪剧热,高票房、好口碑。两出完全不同类型的戏,让北大学子看到了沪剧剧种的多样性和可塑性。我们收获了百周年纪念讲堂的信任和北大师生的喜爱,更有北大周围的高校同学也来观剧,看到一个个年轻的身影迷上沪剧非常开心!累一点算什么,有年轻人追捧才有沪剧的未来!”今晚,沪剧《雷雨》将走进曹禺先生母校清华大学演出。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戏曲文化,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沪剧 » 未名湖畔沪剧声声不息 新三年合作计划再升级
戏曲大全

涵盖京剧、评剧、晋剧、豫剧、曲剧、越剧等三百余种戏曲

戏曲下载 戏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