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吕剧情结

吕剧是山东地方戏代表剧种,也是中国地方戏八大剧种之一,在梨园和民间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特别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为一出《李二嫂改嫁》,使吕剧火爆梨园,走红大江南北。随之,吕剧也走向了最鼎盛的时期。

我在少年时代便对吕剧情有独钟,那时村里有一个庄户剧团,逢年过节都要在南街的土台子上演戏。演的大部分是吕剧的传统戏,如《王小赶脚》《小姑贤》《王定宝借当》《李二嫂改嫁》等等。一个村子的庄户剧团就能演一台大戏,从演员和乐队都出自本村,在现在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也是根本办不到的。那时村里的许多中青年人都痴迷吕剧,很多人都在学唱吕剧。所以,找一个吕剧演员并不是十分困难。

那个年代娱乐活动比较单调,土台子的演出就成为村里最时尚最受村民喜爱的娱乐活动。每次演出,土台子下面就坐满了观众,大家在这里寻求一种艺术享受和精神享受。在我的记忆中,村里的庄户剧团演员的水平并不是太差,他们对角色的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基本上能演出角色的神韵。王鹏德饰演的的王小,杨昌宪饰演的的李七,杨林香饰演的松梅子,春花饰演的李二嫂,杨永训饰演的张小六,他们的表演质朴而不乏神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杨民宪、杨永训拉的坠琴音色纯正,华美悦耳。所以,不要小看那时的庄户剧团,他们不仅为大众提供了娱乐元素,而且承担了吕剧艺术的传承。

我十分爱看吕剧,只要村里有演出,我是场场不落。每看一场戏都会使我心灵陶醉,得到一种精神享受。我十分羡慕那些在台上演戏的演员,也渴望有朝一日能登台为父老乡亲演出。1968年初,机会来了,村里准备排演现代吕剧《苦菜花》,让我担任剧中的角色于得水。我闻讯后高兴万分,自己终于有机会圆梦了。然而,时年三月,我应征入伍,离开了家乡,我当演员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了。来到部队后,再也没能看到自己心仪的吕剧,心灵上倍感失落。

 

1971年,我赴古城西安参加航空工业建设,远离故乡,戏曲大全,吕剧也与我渐行渐远了。陕西主打的地方戏是秦腔,是一个艺术含量很高的古老剧种,与吕剧的艺术元素和表演方式有较大的差别,对于我来说,要适应秦腔艺术自然要需要一个过程。一个离乡背井的游子,与故乡的情结是割不断的,我时常怀念家乡的土台子演出,吕剧的音乐旋律时常在我的心中响起。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所在的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放映了露天电影《姊妹易嫁》。这对我这个吕剧迷来说,真是一个很大的福音,我看的如醉如痴,心潮随着剧情而起伏变幻,那种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电影结束了,我还陶醉在剧中优美的音乐旋律中,久久不能平静,更激起我对故乡的思念。

1986年我从古城西安调到泉城济南,游子回归,除了对故乡的怀念,还有对吕剧的迷恋。因为吕剧是最早扎根我心中的艺术,她曾让我为之快乐,为之陶醉,让我从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听到吕剧的音乐旋律,我就会想起故乡,想起可爱的父老乡亲。记得在2003年,我购买了很多吕剧的光碟,连续观看了一个多星期,有《小姑贤》《王定宝借当》《李二嫂改嫁》《井台会》《玩会跳船》等,美美地过了一把吕剧瘾。有些经典的戏我反复看了好几遍,深悟其中的艺术内涵,可谓获益匪浅。对吕剧从表演手段和文化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我的老母亲也十分喜欢吕剧,她老人家每次到我这里来时,我时常给她放一些吕剧光碟,母亲看的有滋有味。欣赏吕剧成为我那个时期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让我从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人生的乐趣。

在我做新闻记者后,有一个时期我开始关注吕剧,我认为自己作为一个媒体人,应该为吕剧事业做点事儿,为弘扬吕剧艺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有一年,我去山东省吕剧院,采访了该院主持工作的副院长胜利,就吕剧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稿件写好后投给了《中国戏剧》杂志社,未曾想该刊很快就刊登了出来。这是我第一次写吕剧,第一次给中国最权威的戏剧杂志写稿,未曾想第一篇稿件就受到编辑部的青睐。后来,我成为《中国戏剧》的骨干作者,李萍、焦黎和吕淑娥等吕剧名家都曾在《中国戏剧》杂志上作了介绍。后来,我与吕剧院的联系更紧密了,又先后采访刘桂成、李岱江、李肖江、李霄雯、王鬲等吕剧艺术工作者。我在《山东画报》上发表了《大剧作家刘桂成》,介绍了我国著名剧作家刘桂成潜心戏剧创作的事迹,反响很不错。

#p#分页标题#e#

2004年2月,山东省吕剧院的一出新戏在齐鲁演艺圈刮起了一股旋风,称得上是火爆梨园。观众之踊跃,场面之热烈,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出新戏就是大型吕剧现代戏《补天》,该剧由著名剧作家刘桂成编剧,著名导演卢昂执导。剧情呈现的是建国初期,二十万征尘未洗的解放大军转为新疆建设兵团。在地广人稀的戈壁沙漠,开发西部边疆,屯垦永戍。为解决性别失调的问题,国家紧急征调二万女兵入疆。于是,八千山东姑娘踏上了西去的征途。在挑自然,挑战自我中,使她们经受了严峻考验。这出戏为何能让戏迷为之狂热,为之倾倒?我自己看了演出后就可以解答这个问题。这出戏真是让我感到着迷,我竟然连续看了四五场,依然感到意犹未尽,有较长一段时间浸淫在起伏跌宕的剧情中。据说,有的戏迷比我厉害的多,他们居然一场不落,连续看了十几场。我以为这一点也不奇怪,《补天》就有这种让人欲罢不能的魔力。我个人认为《补天》的魔力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剧本写得好,主题鲜明,故事性强,正能量足;二是导演运用既传统又时尚的表现手段,让角色有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调动演员最大的艺术潜能;三是吕剧院的一批演员正值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时期,他们成功地驾驭了角色,演出了人物的神韵。正是因这三大要素,使《补天》成为艺术经典,受到戏迷的青睐。一出戏能让人百看不厌,这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我曾为此写过一篇评论文章,发表在《山东画报》上。

 

2007年,山东省吕剧十大名家和十大优秀演员评比展演活动在泉城济南举行,组委会聘请我担任评委,当我接到这个消息后,真是激动万分。担任本次活动评委的还有郎咸芬、李岱江两位吕剧艺术大师,他们都是我少年时代的偶像,郎咸芬饰演的李二嫂,李岱江饰演的马大宝,都是艺术经典。当年对我这个农村孩子来说,他们就是站在云端的人物,可望而不可及。如今能与大师们一起做评委,感觉恍如梦境。在这次担任评委过程中,除了有机会欣赏更多的演出,还向两位艺术大师学到了一些经验,真是获益匪浅。

2012年9月,山东省首届吕剧艺术节在吕剧的发源地广饶县举行,我又被组委会聘为评委,这也是我始料未及的。首届吕剧艺术节开的热烈隆重,彰显了当地百姓对吕剧艺术的挚爱。在演出间隙,我与吕剧艺术家一起进社区,下基层,吕剧艺术家不仅为当地老百姓送去精彩的演出,而且还与当地戏迷进行互动,场面十分感人。尤其是艺术家为戏迷的演唱进行现场点评,使戏迷们在嗓音运用以及演出技巧等方面有了质的提升。2014年9月,山东省第二届吕剧艺术节继续在广饶县举行,我被组委会聘为监审,两届艺术节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新编的剧目比较多,生活气息浓的剧目比较多,给吕剧舞台增加了新的亮色。这是在一般演出中不易看到的。在这届吕剧艺术节上,我还有幸结识了我的家乡平度市吕剧团团长崔海英和副团长杨春梅,她们展演的剧目也获了奖。

在与吕剧结缘的数十年的岁月中,留给我难忘的事儿很多。吕剧充实了我的生活,提升了我的艺术素养,并给予我快乐和幸福。吕剧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乡音。她是山东的代表剧种,是父老乡亲最喜爱的剧种之一。能与吕剧结缘是我人生的一种幸运,我当永远珍惜这种幸运,热爱吕剧,宣传吕剧,为吕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戏曲文化,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吕剧 » 我的吕剧情结
戏曲大全

涵盖京剧、评剧、晋剧、豫剧、曲剧、越剧等三百余种戏曲

戏曲下载 戏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