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吕剧溯源

吕剧,又称化装扬琴、扬琴戏,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大部和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这个曲艺曲种演变而来。也就是把本用于说唱的琴书,采取京剧等戏曲的表演形式班上舞台。其音乐属于板腔体,兼唱曲牌,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主弦)、扬琴、三弦、琵琶,称“吕剧四大件”。 它以淳朴生动的语言,优美悦耳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音乐语汇而深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上世纪50年代初,青岛就与吕剧结缘。

(一)山东吕剧,青岛结缘

据说,之所以叫:吕剧,是在1900年前后,山东琴书老艺人时殿元,曾以纸糊毛驴,化妆演唱《王小赶脚》(又叫《王小赶驴》),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人们便把它称为驴戏,由于这个称号欠雅,一般便称之为:扬琴戏。直到1953年,山东省要组建这个地方剧种的剧团,经反复推敲,就用谐音命名为:吕剧,那么就称为:山东省吕剧团。因为我们青岛市属于山东省,吕剧的演出用的又是山东方言,于是与青岛吕剧也就有了一定的渊源。

山东琴书,本就在青岛一直非常流行,解放前就经常在一些书场演出,戏曲网站,广受观众欢迎,但与之有关用山东琴书唱腔演唱的吕剧,则是在解放后才与青岛结缘的。那是1950年,当时的青岛市文联文工团采用山东琴书的曲调,化装演出《小二黑结婚》,定名为扬琴戏。这处戏在形式上突破了旧扬琴戏的程式化,是以新歌舞剧的形式来取代,并且采用老戏曲的一些特点。为此,特邀请当时青岛的著名山东琴书艺人李金山夫妇教授唱法,由于演员大都为青年学生,开始学习时深感困难。戏里的劳动人民悲愤时用“四平调”演唱,而后来山东省吕剧团床沿的《李二嫂改嫁》,也是主要采用这个曲调。表现正面角色快乐活泼就用“二板”演唱,表现反面角色的老奸巨猾和轻佻无耻则用“娃娃调”。伴奏是以扬琴、坠琴、三弦为主,“过门”时加上南胡、二胡和小提琴。这是由高玉铭、于千导演,孙文杰、贺林作曲,主演演员有:卢辉、陈梅林、于瑛、李公绰等。在第三公园演出后,又到工厂企业演出,是好评如潮。时任华东文艺工作调查团团长、著名电影导演郑君里高度赞扬扬琴戏《小二黑结婚》:“这是可喜可贺的尝试,它有很大的发展前途……扬琴戏有六七个调子,经过整理以后,可以充分表达感情。”著名歌唱家周小燕说:“扬琴戏的调子都好听,亲切优美,调子定的低,唱起来很舒服。”青岛文联文工团在总结工作时提出:“排演《小二黑结婚》,是用渤海地区的土调及青岛市的扬琴曲调以歌舞形式排演。”随之在1951年3月,市文联文工团又排演了扬琴戏《一贯害人道》,由高玉铭导演、孙玉杰作曲。1952年,市文联文工团的许多成员被调到济南参与组建山东省吕剧团,青岛的李公绰因演技出色,1953年在山东省吕剧团担任艺委会主席,成为吕剧老生行当的开拓者。70年代后期,李公绰回青后,曾任青岛市吕剧团编导由此可见,由山东琴书发展成后来的吕剧,这与青岛是很有缘分的。

山东省吕剧团成立的第二年——1953年来青岛演出,顿时受到青岛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并且迅速流行开来。青岛的许多企事业单位和街道都涌现出大量吕剧票友,纷纷建立业余吕剧团自娱自乐。其中尤以人民银行、市北区街道、青纺机械厂、综合木材加工厂等的实力最强 。他们排演了吕剧小戏《小借年》《井台会》 《庵堂认母》等,经常粉墨登台演出,很有观众缘。1957年,青岛市工人文化宫和歌曲文化馆分别筛选了一些优秀吕剧票友,先后成立了比较正规和水平较高的业余吕剧团,演出一些大中型吕剧《龙凤面》《朝阳沟》《魏隆民》等。此时的吕剧在青岛已经非常深入人心了。

(二)发展吕剧,青岛建团

为了培养与造就青岛的吕剧艺术人才,青岛市文化局于1958年建立了青岛市艺术学校(位于泰山路,现改建为市北区少年宫),专门设有吕剧科,旨在为在青岛成立专业吕剧团奠定基础。于是,原最有名气的京剧票房“和声社”中多才多艺的于振之,当时还在银行工作,就被选调到青岛市群众艺术馆工作,因与艺术学校同在一个院子,又都归属市文化局领导,他就在艺校专门教授吕剧器乐。“和声社”的小生名票、并且擅长编导的魏文声也从医药公司,调到了市群众艺术馆工作,与于振之共事。

#p#分页标题#e#

1959年底,青岛市委、市政府决定筹建青岛市吕剧团。就抽调毕宏川和魏文声具体负责筹建工作,到处招兵买马,搜罗吕剧人才。于是,魏文声就把他们原“和声社”的七位京剧名票拉来参加吕剧团,其中就有已经在艺校授课的于振之、京剧程派青衣,本在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做戏曲编辑的袁立干(两年后又自动回归电台工作)、李兆瑞(京剧丑角兼司鼓)、李云超(京剧老生)、徐士勇(京剧花脸)、吕锡桂(京剧小生)、周治民(京剧舞台检场)。这样再加上魏文声,实际上共有八位京剧名票(都是原“和声社”成员),正式参与了青岛市吕剧团。同时,又荟萃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专业京剧团下来的演员,并加上青岛艺术学校吕剧科的部分学员,终于组建了青岛市吕剧团。

青岛市吕剧团是1960年“五一”在李村路的青岛影剧院举行成立大会,当时的青岛市委、市政府以及文化局领导都到会祝贺。会上还演出了由魏文声根据同名歌剧改编的大型历史吕剧《春雷》,音乐设计是张小平和于振之。剧中主要演员就有五人本是京剧名票,如魏文声扮演唐震、于振之扮演潘永斋、李云超扮演潘老爹、吕锡桂扮演易宗秀、周治民扮演潘家有。在此期间,李云超不仅演戏,而且还兼任会计。

这些京剧名票参加市吕剧团后,建团初期是魏文声任导演、于振之任团部教师、吕锡桂任演员股股长、李云超任舞台股股长。演员有魏文声、李兆瑞、吕锡桂、李云超、徐士勇。于振之在音乐股任琴师。

他们在后来的工作中,与吕剧团的演职员一起排演了大量的吕剧,深受人们欢迎。“文革”中的1968年9月,市吕剧团被强行解散。于是有的人就被安排参加京剧“样板戏”的演出,这样的歪打正着,使得那些原本的京剧名票又得以有机会大过了一番京剧瘾。

现在,青岛市吕剧团的这些当年的京剧名票,因年龄的关系,他们都已经退休,有的已因病去世。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为青岛的吕剧传播与发展,确实做出了很好的贡献。也正因为他们原来毕竟是京剧名票,所以从吕剧团退休后,就更有机会大过京剧瘾。他们中的魏文声是优秀的吕剧编导,过去曾经粉墨登台唱过京剧小生,对言派老生也饶有兴趣,而且还非常谙熟京剧知识。因此,他在90年代,就应邀参与主持过青岛人民广播电台的《戏迷乐》节目,还在全国获过大奖,晚年依旧酷爱他的老本行——京剧,直到临终前还拄着手杖到票房清唱。李云超过去是优秀的杨派老生票友,退休后就积极参与票房的活动;李兆瑞的京剧瘾也很大,他多次希望有机会能够在京剧《打渔杀家》扮演教师爷(丑角),有时还主动为京剧票房的演出司鼓。我与魏文声、李云超、李兆瑞等多有交往,谈得最多的就是京剧。非常遗憾的是,当年这九位参与组建青岛市吕剧团的京剧名票,现在都先后驾鹤西去了。

(三)建团之后,硕果累累

青岛市吕剧团建团不久,即遭遇“三年大灾荒”。但他们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先是排演了大戏《孔雀胆》(毕宏川、魏文声改编)和《庵堂认母》等小戏。1961年一年,他们他们先后排演了大型古装戏《文成公主》《小忽雷》《意中缘》和折子戏《拾玉镯》《喝面叶》《狮子楼》《不宜动土》等,10月份赴省汇报演出,受到山东省委等领导部门的表扬与鼓励。其间,又向来山东传艺的“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学习《昭君出塞》和《失子惊疯》的表演技巧。就这样,他们知难而上,既提高了艺术水平,也丰富了演出剧目,到了1962年,已积累大小剧目30多个。

“三年大灾荒”过后,青岛市吕剧团从1963年1月到1966年6月,这两年半的时间业务蒸蒸日上,新戏接连上演。于1964年创作出《饲养员的春天》(魏文声编剧)和《抓关键》(魏文声、刘金堂编剧)。剧团的收入也很可观,可谓是“黄金时代”。

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主演的吕剧《李二嫂改嫁》,早在1957年拍成电影就已经风靡全国,其中许多唱段也早已脍炙人口。60年代初,她与山东省吕剧团来青岛永安大戏院演出《李二嫂改嫁》,出现了万人空巷一票难求。吕剧在青岛的影响就更大了。

 

(四)改革开放,重获新生

从1966至1976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青岛市吕剧团处于无限困窘之中。粉碎“四人帮”后不久,他们就立即移植排演了湘剧《园丁之歌》和花鼓戏《山村兽医》《两张图纸》,接着又迅速排演了吕剧《风云前哨》《红灯照》等难度较高的大型剧目,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尤其是1977年演出《李二嫂改嫁》时,分两队演出,每天数场,连演数月,场场爆满。

#p#分页标题#e#

由于创作和排演热情空前高涨,从1977年起,他们先后创作及改编了《龙湾岛》《此恨绵绵》《三凤求凰》《张王李赵》《金鼎》和《张海迪》等,其中的《此恨绵绵》(赵象焜、钟昭栋、鲍运昌编剧)获1980年山东省戏曲汇演优秀剧本奖,《三凤求凰》(魏文声编剧)获1980年青岛市剧本奖,《张王李赵》(赵象焜编剧)获1981年全国优秀剧本奖。

进入80年代中后期,先后受电视录像片和一些流行歌曲的影响,包括京剧在内的演出都受到非常大的冲击,青岛市吕剧团自然也无法幸免,演出市场每况愈下。尽管如此,他们在90年代还是竭尽全力夹缝中求生存。他们于1996年,排演了吕剧《庄户亲家》参加了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第三届戏剧小品比赛,李兆瑞获得表演奖。后又排演大型现代新编吕剧《无品芝麻官》于同年10月参加了山东省吕剧节,主演李兆瑞又荣获最佳表演奖。

尤为可贵的是,该团的优秀演员龚鲁阳、李乐芬(2020年3月31日病逝,终年68岁)一直坚守阵地,为振兴和弘扬吕剧艺术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早在1954年,莱西日庄村剧团就开始试演吕剧。1956年,莱西县就有许多业余吕剧演出1959年1月,莱西县吕剧团(原名莱阳县吕剧团)成立,1962年,在青岛各大剧场演出吕剧《梅香》等戏达100多场。现在的莱西市吕剧团经常在本地演出外,还到大连、鞍山等地。平度县吕剧团成立于1956年3月,现更名为平度市吕剧团,1991年曾进京《朱元璋招亲》,获得好评。

现在,原青岛市吕剧团已成为青岛市歌舞剧院吕剧团,青岛的一些大街小巷依然还有不少热情的吕剧票友在引吭高歌,一些中老年人甚至还有青少年,还在千方百计学习吕剧。显然,吕剧作为优秀的戏曲剧种是永远不会消亡的。

2018-7-8 青岛夹缝斋原作
2020-4-3修改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戏曲文化,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吕剧 » 青岛吕剧溯源
戏曲大全

涵盖京剧、评剧、晋剧、豫剧、曲剧、越剧等三百余种戏曲

戏曲下载 戏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