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幽淡远扬其芬——浅析郎咸芬先生的演唱风格及吕剧“郎派”的艺术特点

郎咸芬的表演风格独特,其明显的唱腔特色,京剧下载,舞台感受,代表佳作,及优秀的传人弟子等,都可谓吕剧界的一面大旗。在春风拂面的新时代里,在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里,我们对郎咸芬的艺术特点进行学习研究,挖掘探索,不仅仅是对以往吕剧老艺术家的保护和传承,更是为以后年轻吕剧工作者学习借鉴提供资料和范本

由于笔者认知尚有不足,言之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海涵,批评指正。

郎咸芬的唱腔特色

郎咸芬最大的演唱特点是不以嗓子的亮脆甜美这些特点取胜。她的音色温润含蓄,极其有辨识度,但是这种嗓音特点并不适合高亢激昂的发声行腔。而吕剧旦行演唱中又以真声为主,高音区假声辅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郎咸芬多运用胸腔共鸣,脑后共鸣作为高音区的助力,而在低音区多以润腔,拖腔,颤音,滑音等引人入胜。接下来首先从整体分析其独特的唱腔特色,进而从两个主要方面进行更为细致的评述。

1、整体特色

郎咸芬的演唱在吕剧旦角中具有极大的特点,与同时代的演员不同,林建华的唱腔甜美华丽,常兰的甜美俏丽,王俊英的沉稳朴实。郎咸芬的唱腔特点是温润幽怨,如泣如诉,抒情性和咏叹性较强。我们与林建华先生唱腔来比较,林派的《井台会》中“蓝瑞莲挑水桶自思自叹”,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听出,林建华的嗓子较为甜亮,所以林老的行腔比较靠后,听起来若浮云飘渺,似泉水细流,如梦如幻,有一种空灵感,极具有古典美。再看郎派《李二嫂改嫁》里的“借灯光我赶忙飞针走线”,郎咸芬的行腔都在前面,以情带声,行腔过程中完成每个字,用气息顶音到口腔,声带振动到嘴唇,所以郎咸芬的唱腔听起来若清泉鸣涧,叮咚作响,缠绵悱恻,具有现实美。郎咸芬在演唱时的感情投入真切,经常是全句还未唱完,但是她的人物感情已经向观众交代的清晰明了,让观众走进戏里,走进人物。除此之外,在她的演唱中,更为明显的特点是以情带声和依字行腔。

2、以情带声

所谓以情带声,是指演员在演唱过程中,塑造的人物内心情感与“气”的关系。喜怒哀乐,贪痴嗔恨,这些感情的表达,与演员催气发声有着直接的关系。郎咸芬的唱腔中,“以情带声”特色较为突出,这与吕剧本身历史也有关,因为吕剧发展时间晚,又以现代戏起家,在行当上没有像京昆般有严格的框架限制,所以郎咸芬在塑造人物时候,更多的从人物本身出发,琢磨唱腔,念白等艺术手段。这就形成她唱腔中最大特点——以情带声。笔者以郎派剧目里的经典唱段进行分析鉴赏。

比如在《李二嫂改嫁》第三场 “李二嫂眼含泪关上房门”这一唱段中,郎派的以情带声特点这段里可谓发挥到极致。在表达生气,愤怒的感情时,舞台人物的愤慨,怨恨等感情,并不是简单的喷音,喊音,而是要凝聚雄浑的气息来带动情感的迸发。李二嫂已经劳累一天,却被婆婆天不怕指桑骂槐,明嘲暗讽。她委屈,气愤,无助,痛苦。这些复杂的感情首先呈现给观众的是“愤慨”,这是因为念白的承接“亲娘啊,这样的日子我可怎么着过啊。”所以唱第一句时候凝气于胸,“李二嫂眼含泪”六字一顿,再偷气接唱“关上房门”,这一句可谓是李二嫂的怒气、怨气直接抒发。最后的“门”字,郎咸芬在演唱时先催气喷音,把“门”这个音砸实发出之后,又激烈急切的收回,归韵。把李二嫂当时那种敢怒不敢言,敢气不敢发的受欺辱心境展现的酣畅淋漓。转到第二句“对孤灯想往事暗暗伤心”,主要情绪是“悲”和“哀”,气息也伴随着演员的悲伤抽泣而断断续续、时强时弱。“灯”字来一小拖腔,稳住台下观众情绪,台上的郎咸芬调整感情气息。往事不堪回首,历历在目浮现眼前,怎不让人伤心痛苦。所以再唱“暗暗伤心”时候,尤其是“心”字拖音时候,郎咸芬抽泣一声,一波三折。此处的反切音特点比较明显,字头、字腹、字尾咬的极为精准,更显得李二嫂此时悲苦心情,大有幽咽婉转,低回曲折,如泣如诉之感。这种情绪在郎咸芬的演唱中较为常见。

再比如《山高水长》里“忍痛含泪离开党”一段唱中,坠琴等弦乐先起,在伴奏声渐弱之时,念一句“打那以后,俺就不在党喽”,这句念白把故事情节先向观众交代,薛逢春大娘因为没有破例收留政委的孩子而被开除党籍,她那种委屈,难过,凄凉,伤心在前面的唱里都发挥到极致,但是最后一句“娘只盼重回党内沐春光”又用“以情带声”的方法,把“沐春光”三个字唱的悠远深沉,把一位老共产党员,老革命的那种乐观主义精神展现给观众。

#p#分页标题#e#

郎咸芬用不同声音塑造不同感情,再用这些感情去塑造人物。这是郎派以情带声的归途目的。比如说在《母与子》郎咸芬饰演的桂珍的一段唱:“抚伤疤心头激起千层浪,历历往事涌心上”这几句散板把后母当时那种震惊,痛心的心情唱出,并让观众的心情为之紧张,悬于一线。“抚伤疤心头激起”三个字唱的缓慢沉重,表达桂珍当时那种震惊的说不出话来的惊怒。郎咸芬缓缓用气催音送出,紧接着“千层浪”爆发式的唱出。这又与《李二嫂改嫁》中的“一把眼泪一把汗”有相似之处,“一把眼泪”沉重而缓慢,似乎是二嫂的羞于见人,进而“一把汗”拔了个高音,把二嫂辛苦劳作的心情尽展,更让观众切身体会二嫂的这种心情。而在古装戏里,蔡文姬的含气凝声,武则天的舒气盈声等等,这些都是郎咸芬在塑造古代不同女性人物时候以情带声的不同展现方式。蔡文姬身上的才气,人物心中复杂的心理活动,除了用表演打动观众,还有人物的唱腔配合。“月影斜星光淡夜静更阑”,蔡文姬夤夜来到父亲坟前,想起离别多日的儿女,这种心情下看到了暗淡的星光,斜挂的弯月,凌厉的西风,见景生情,这些场景怎么不让蔡文姬的心中深受触动。所以郎咸芬在演唱这段唱时,既要保持蔡文姬内心的那种愁绪柔情,才华横溢,又要展露把蔡文姬面对着惨惨夜色而抒发的心中苦痛。郎咸芬在演唱这段时候,最后一个“阑”字深吸一气,缓缓而出又渐渐升高,先是把蔡文姬的愁情一吐,后面的拖音又展现了这个人物的豪情才气,可谓精准巧绝。

3、依字行腔

在郎咸芬的演唱中,依字行腔也是一个较为明显的艺术特点。依字行腔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行腔根据唱词字结构(即字头、字尾、字腹)变化而变化。比如郎咸芬饰演的蔡文姬出场之后的第一段唱,“这几天为娘我心如绞丝”。曲调柔和,抒情性极强。“心如绞丝”的“绞”,字头j字腹i字尾ao,发音为上声,所以这个地方在演唱的时候,郎咸芬因为字本身的结构而特意拖长了绞的发音,使得腔韵整个饱满而圆润。二是行腔根据唱词声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在李二嫂对孤灯的一句“穿破衣吃剩饭不拿俺当人”,在吕剧语言里,“穿”和“当”两字要由阴平变上声,所以郎咸芬在演唱时候根据吕剧自身的语言特色进行行腔处理,显得更符合人物和剧种特点。再比如《李二嫂后传》中“那都怨旧社会天昏地暗”,按照正常韵调应该是旧(去声)社会,但是如果这样唱的话,非常的拗口不舒服,所以郎咸芬结合吕剧特点和方言特色,把这个去声唱成上声,但是并没有拖腔很长,而是急促的把“旧社会”三个字连唱。这样就显得更符合唱腔习惯和欣赏美感。三是行腔根据唱词词情语义的变化而变化。比如蔡文姬 “这几天为娘我心如绞丝”这一段。最后一句“撇下了亲骨肉各奔东西”,从结构上说,这一句是全段结尾句,从感情上说,这是蔡文姬心情难舍难分的高潮点。所以郎咸芬在演唱“各奔东西”时候,把“各”的发音稍做处理,拖长了该字的韵腔,这是根据词情语义进行的处理,突出了蔡文姬的叹息无奈之感情。

郎咸芬的表演特色

吕剧传统戏和许多剧种一样,按照中国传统戏曲表演方式,这其中写意性是最大的的表演特征。体现在反映生活上,不注重摹仿再现生活的具体样式,而讲究传神的表现境界、韵味,强调审美趣味与美感。但是在吕剧的代表剧目里我们不难发现,现代戏占据了半壁江山,而在郎咸芬的艺术代表剧目里,也大多是现代戏剧目,所以这就决定吕剧必定有自己的艺术探索道路。

郎咸芬没有完全遵循传统的写意化表演,而是结合了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艺术体验精髓,并把传统的戏曲写意程式化动作与之结合,形成自己化用戏曲传统,注重生活体验的独特表演风格。

1、化用戏曲传统

郎咸芬在现代戏表演上,并没有死气沉沉,僵硬呆板,而是与导演一起悉心设计人物动作,而这些动作的基础就是生活来源和传统戏里的程式动作,郎咸芬把它们巧妙融合化用,这对于当今的现代戏人物创作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比如在第二场中,暴雨将至,狂风陡起,李二嫂举手挡住眼睛、被风刮得背转身的这些动作是在放大生活动作的基础上,结合戏曲中“云手” “转身”而成。在和张小六抢收麦子的时候,舞台上李二嫂一个趔趄,被张六扶住,而这个动作是把传统戏曲当中的“鹞子翻身”与西方芭蕾舞成分与之结合,显得既真实又富有美感。

#p#分页标题#e#

后面的抢麦,扎垛等动作则是在农村真实生活体验基础上,结合传统戏曲中的“前弯腰”“滑步”“旦行栽步”等动作,再用舞蹈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后面在张六家中,李二嫂故作漫不经心的给张六递了碗水,存腿的功夫却是化用了传统戏曲中的“踏步蹲”(一名盘卧式),却把李二嫂对于张六的羞涩之情展现给观众,还有后面的“借灯光”里的绱鞋动作,更是在真实生活劳动体验基础上,把戏曲的虚拟化融合,给观众美的,艺术上的享受。

2、注重生活体验

郎咸芬在一举成名之后,被人亲切的称为“李二嫂”,李二嫂成为她的代名词,这也说明了她的演技精湛,深入人心。在九十年代演出时,郎咸芬已经年逾六旬,可扮演二十岁的青春小寡妇,却还是无人匹敌,这不得佩服郎咸芬早年的艺术积淀,她对于艺术人物的亲身感受和生活体验。

由于吕剧的乡土气息浓厚,如何塑造好打动人的现代戏形象便成为重中之重,而对于现代戏,失去了传统戏曲的程式化虚拟化,舞台的真实性要求更多的从人物内心演技出发,打动观众。所以郎咸芬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会努力从生活中挖掘原型,去揣摩其中内心。在郎咸芬《以<改嫁>为例谈戏曲现代戏的表演艺术》一文中曾自己谈到:“通过实践,我深深体会到现代戏的表演必须要突破程式和行当的束缚,一定要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其实戏曲的表现也是讲“从有法到无法”。“法”不是静止的,是要发展的。这“法”的发展自然要从生活而来,从人物而来的。创新的路就是突破旧“法”、创立新“法”之路。”时代在发展,现在观念也与以前大相径庭,可如何真真正正走进内心, 除了体验生活人物之外,郎咸芬在表演上还有一大特点——移情为真。“我认为,这是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从这些人身上吸取一些东西,为我创造各种人物积累生活和形象的资料。我觉得观察生活应该成为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职业习惯。”郎咸芬这段话其实已经向我们解释,她观察不同人物,学习举手投足,那他自己也会不由自主带入人物,并把生活中这种真情实感与舞台上塑造的艺术人物情感进行有效嫁接,再次进行二度艺术创作,这也是她刻画角色时候动人动情原因所在。

比如在电视艺术片《李二嫂后传》(与潍坊吕剧团合拍)里,郎咸芬扮演中老年的李二嫂,戏曲电视片与舞台还是有所出入,但是郎咸芬的艺术风格反而在实景中更有利于其发挥。李二嫂被儿媳妇言语羞辱,儿子却忍气吞声的情况下,李二嫂悲愤交加,离家出走,兜兜转转却来到当年自己晒麦打场的地方。发现了自己当年的农具。在这段“见碌碡不由我想起当年”中,导演运用一个长镜头到底,尽情的展示了郎咸芬的精湛演技。先是来到这似曾相识的地方,她有些疑惑、茫然,似乎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牵引着她,进而看到了当年打场所用的农具。有茫然转惊讶,再由惊讶转到悲喜交加,重见故物,睹物思人。情从心出,泪凝眼内,跪地亲切感慨的抚摸着碌碡。再唱出“见碌碡不由我想起当年”,把时代变迁,人物命运,往事今事多种复杂原因作用下而导致的感情,在她动人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中逐步展现。尤其是郎咸芬对于哭泣的艺术处理,眼泪先凝而不发,进而高潮处已经泪流满面,却仍然不影响气息和行腔,把生活体验和艺术创作完美,和谐的融会贯通在一起。

郎咸芬先生的唱腔,不以高昂激进取胜,却把低回婉转、如泣如诉的特点发挥到极致,郎咸芬先生在表演上,动情合理,注重人物的内心体验,把传统写意和斯氏的写实完美结合。不断积极学习,化为己用。郎咸芬的艺术,不在于崩山裂石,不在于惊涛骇浪,而是如清泉流淌,沁人心脾。她对于艺术的敬意和苛求,也是当代文艺工作者应该学习的。

回想以往,年轻的郎咸芬先生享誉全国,让吕剧声名传遍大江南北。反思当下,当代青年吕剧工作者应该努力学习,钻研郎咸芬先生的表演艺术,把郎咸芬的“郎派”艺术在新时代里发扬光大,再创辉煌。

作者:王琰泽 (中国戏曲学院)

参考资料:

《山东吕剧旦角唱法探析》 文翠婷 中央民族大学2008-03-22

《对三大表演体系的再探讨》李婧 山西大学2006-06-01

《回首人生路——访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李新新 妇女学苑1992-04-01

《以情带声的“唱情”艺术研究》杨杰 大舞台 2012-05-20

《郎咸芬艺术成就简论》 汪岱青戏剧丛刊2010-08-16

《女性悲剧人物美学意义浅析》夏兰 理论建设2008-06-28

《论吕剧声腔的传承与创新》马景祥山东艺术学院2016-06-01

《民族声乐对京剧咬字法的借鉴与运用》王瑢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4-09-15期

#p#分页标题#e#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 孙守刚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4-05-21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戏曲文化,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吕剧 » 清幽淡远扬其芬——浅析郎咸芬先生的演唱风格及吕剧“郎派”的艺术特点
戏曲大全

涵盖京剧、评剧、晋剧、豫剧、曲剧、越剧等三百余种戏曲

戏曲下载 戏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