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一现的昌平县评剧团

红色年代初期,昌平区属是河北省通州专区,昌平县评剧团的前身为蹦蹦戏班(评剧)。最初是由韩德厚(籍贯不详)于1949年11月在北京西皇城根一带组织艺人成立的东北剧社。在北京城内赶庙会演出,因收入不佳,1950年9月散班。同年10月,韩德厚、徐焕明等又重新组戏班,名为洪福剧社。除继续在北京城内赶庙会演出外,也在石景山、长辛店一带搭棚卖艺演出。1951年洪艳乔离班,剧社改名为新兴剧社,徐焕明任班主。剧社演出范围不断扩大,北京城内的白塔寺、护国寺及通周等地都是其主要活动场所。

1952年初北京市成立了评剧工会,对戏班进行统筹管理。1952年5月,经北京市文化局批准,新兴剧社更名为维新评剧团。民主选举出新的团长,建立了团委会。演出主要在京西一带地区。1955年8月,豫剧下载,河北省昌平县文化局将维新评剧团注册定编,改称昌平县评剧团。河北省文化局和河北省通州专区文化科均派专人参加了注册定编会议。当时定编60人民主选举了团长徐焕明,副团长王志祥、张玉海,指导员王进贤,秘书茅大琴。并有以上五人组成了评剧团团委会。下设业务股、总务股、人事股等机构。沙河镇西二村大成记杠房蓬铺记被公私合营入评剧团。赵宝元进入到昌平县评剧团工作。

1956年6月,昌平县划归北京市。河北省通州专区将评剧团接纳并改称通州市评剧团。1957年,通州亦划归北京市改称通县。河北省将评剧团亦接受转制三河县。团址设在三河城内,正式定名三河县评剧团。由于三河县曾经短期被合并的蓟县,三河县评剧团后又改称为蓟县评剧团。不久三河县又重新恢复,评剧团又恢复原名称,现在的名称为三河市评剧团。

昌平评剧团因昌平县被划归北京市管辖,昌平县评剧团被转制到河北省。不久,昌平县又组织有关人员,重新成立新的昌平县评剧团,新的评剧团又于六十年代初期,被解散。

 

昌平评剧团的传统剧目主要有:《花为媒》、《秦香莲》、《御河桥》、《小姑不贤》、《真假太子》、《穆桂英挂帅》、《十三妹》、《武则天》、《三看御妹》、《佘太君挂帅》、《天河配》等。

三河县评剧团从昌平县评剧团开始,在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一直活跃在京东一带,也曾多次进京、上天津演出,还到过唐山、张家口、承德、内蒙古、山西省等地,而且走一处响一处,1972年创建实行人力板车拼制而成的流动舞台,上山下乡演出,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影响全国乃至全国院团学习,《人民日报》曾以《庄户剧团—记三河县评剧团千里拉车送戏上门》作过专题报道。1980年代初恢复传统评剧20余出。

评剧团中的主要演员花艳乔,是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艾连君艾派的唯一传人,还有齐彩春、秦少岭等一批老艺术家,故而三河市评剧团曾有京东评剧霸主的地位。现代剧目主要有:《夺印》、《向阳商店》《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出租院》、《千万不要忘记》、《会计姑娘》、《红色联络站》等。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戏曲文化,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评剧 » 昙花一现的昌平县评剧团
戏曲大全

涵盖京剧、评剧、晋剧、豫剧、曲剧、越剧等三百余种戏曲

戏曲下载 戏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