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艺术青春常在的真理——纪念越剧宗师范瑞娟诞辰96周年

1月6日是越剧宗师范瑞娟诞辰96周年,谨以此文纪念一代大师,衷心祝愿越剧范派艺术源远流长!

怎样使艺术青春常在?

在1994年浙江省戏曲大汇演座谈会上的发言

范瑞娟

不久前,我在浙江省的一个戏曲节里观看了数台青年演员的演出,有越剧的,也有其它剧种的。看到有一批批青年演员成长起来,在舞台上光彩熠熠,生龙活虎一般的表演,我为戏曲事业后继有人感到高兴和欣慰。不过,高兴之余,也发觉有一些现象,不免有些忧虑,从而引发起一番思考,尤其是怎样使艺术青春常在?这个问题久久地在我的脑海里盘旋,作为一个老演员,我想直率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现在,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领导上、社会上对青年演员越来越关心、重视,这是必要的,也是好事;这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问题是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不要忘记做思想工作。这样说,也许有人会嘲笑这是“老一套”、“不合潮流”。然而,对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员,应该如何对待事业?如何对待荣誉、金钱、地位?如何对待观众?如何处理好个人与群体的关系?等等,绝不是可以置之脑后的事,领导上、舆论界有必要多做耐心细致的引导工作。

这一工作,对演员能否常葆艺术青春,和对剧种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常常深情地回忆起,当年周恩来总理是怎样关心、教育我们的。比如,1952年,在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时,我们越剧界得了许多奖,周总理就把袁雪芬,傅全香和我请到家里,问:“得奖是不是好事?”他意味深长的说:“如果不小心,金牌牌是会压坍人的,得奖的是你们,但是你们背后有多少无名英雄?”他淳淳告诫我们,要加强团结,不能像旧社会那样文人相轻,艺人相轻;而要文人相亲,艺人相亲。

像这样的思想工作,周总理以及许多领导同志是经常做的。越剧在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前期能蓬勃发展,这与演职员思想面貌焕然一新是分不开的。

但是,现在却往往忽视这一历史经验。在一个“戏曲节”上,可以一下子发100个奖,然而有没有领导同志找获奖演员谈谈心、提提要求呢?相反的是经常见到对演员捧、“炒”。但是关键要有责任感、事业心,奉献精神又讲了多少呢?看到有些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青年演员,或者出国了,或者找个阔佬嫁人了,或者下海经商了,我心中很不是滋味。就某一个人而言,或许是有理由,旁人是不能贸然非议;不过作为对关心这一事业有责任的同志来说,忽视经常的行之有效的思想引导,对一代青年演员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树立群体意识

二是树立群体意识。戏曲是综合艺术,一个主要演员的成功,离不开其他演员和编、导、音、美人员的密切合作。主要演员容易出名、获奖,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相对比较优越,这就更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忘乎所以,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更不能自我膨胀,以成绩为资本,伸手要这要那,处处特殊,自以为高人一等。一旦离开群体,不仅是作为个人,艺术青春便会黯然无光,就是一个剧团也会走下坡路,这方面的教训在以前是不少的。

艺术的发展犹如一条长河,总是后浪推前浪。振兴、繁荣戏曲的希望,戏曲网站,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培养一个优秀的青年演员不容易,要使艺术青春常在更不容易。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既为我们展现了美好前景,又给我们提出新的严峻的课题。

我希望青年演员特别是冒尖的青年演员,头脑要清醒,要花大力气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锲而不舍的攀登艺术高峰,挑起剧种革新的重担。这样,艺术青春才会长在,否则就有可能在竞争中被淘汰。

 

图为1950年,在中南海与周恩来总理合影。

前排左起:孙维世、傅全香、周恩来、范瑞娟、孙新世;后排左起:南薇、田汉、陈鹏、许广平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戏曲文化,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越剧 » 越剧艺术青春常在的真理——纪念越剧宗师范瑞娟诞辰96周年
戏曲大全

涵盖京剧、评剧、晋剧、豫剧、曲剧、越剧等三百余种戏曲

戏曲下载 戏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