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创新精神永续,戚毕传人共唱《传承曲》

70年前,伴随上海解放钟声,两位出生成长于上海,20挂零的年轻人,组建了一个小小的民间职业剧团——合作越剧团。

当时的上海,与他们相似的小型越剧团遍地开花。但是,就是这样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团,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和孜孜以求的合作创新精神,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从700余席的“恩派亚”(后更名为“嵩山电影院”)小剧场,走向1400多席的 “金都”(后更名为“瑞金剧场”)大剧场,所谓“小囡戴大帽子”。她们坚持团结合作、勤业敬业、继承创新;坚持舞台实践、市场导向、观众导向;不但在瑞金剧场站住了脚,使戚雅仙和毕春芳的名字,与剧场紧密相连,成为今日倡导“驻场演出”的先声,并最终形成广受观众欢迎,极具影响力传唱力的戚毕艺术流派。

我们纪念戚毕艺术珠联璧合70周年,在传承艺术的同时,两位艺术家留给我们的合作创新实践精神,笔者以为更具时代意义和传承价值。

合作,是她们艺术人生的核心。两位艺术家以她们包容开放的胸怀, 团结一批知识分子,组建了令业界羡慕的强大的编导音舞美幕后团队,联合众姐妹形成了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的舞台班底。红花绿叶,相辅相成;台前幕后,相得益彰。长期磨合协作,形成了独特的“合作”艺术风格。

创新,是她们艺术人生的追求。尊重艺术规律,重视市场反馈,立足越剧艺术特色,发挥个人艺术特长,借鉴融合其他艺术门类、剧种精华,消化吸收,融会贯通,革新艺术,创新发展,豫剧选段下载,力求体现时代特征、地方特色。不断求新创变,使她们的流派艺术历久弥新,广为传唱。

实践,是她们艺术人生的宗旨。坚持演员是演出来的,观众是演进来的信条。尊重前辈,刻苦学习,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脚踏实地,不断积累。除去歇夏,日夜两场演出,天天与舞台、观众为伴;

从《龙凤花烛》到《玉堂春》《玉蜻蜓》,从《白蛇传》到《血手印》《王老虎抢亲》,出戏、出人、出效益。

本次戚毕合作70周年纪念活动,让戚毕创新合作精神,再次与上海,这座她们出生、成长、创业、成名的城市相遇,再次与她们亲爱的观众相遇! 

 

左为毕春芳 右为戚雅仙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戏曲文化,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越剧 » 合作创新精神永续,戚毕传人共唱《传承曲》
戏曲大全

涵盖京剧、评剧、晋剧、豫剧、曲剧、越剧等三百余种戏曲

戏曲下载 戏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