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求美情如醉 裁得光影化丹青——访广东粤剧院摄影师薛才焕

“得茶—呈—呈—茶都—呈呈—茶得—呈”,锣鼓铿锵入耳,这是《刘金定斩四门》之“寿州救驾”在上演。当全场观众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中心的刀马旦,报以热烈的喝彩与掌声时,谁知道,舞台右侧四五米高空悬挂着的灯架上,有一个人正毫无保护地“埋伏”在这里。发烫的舞台灯早已使他汗流浃背,可怖的高压电线暴露于脚下,沉甸甸的相机紧握在手中。他屏住呼吸,极力控制微颤的躯体,不敢移动一寸。取景、调光、对焦、按下快门——咔嚓!画面刚好定格在所有演员做“后空翻”同时双脚离地跃至最高点之处!这一晚,他彻夜无眠,是心有余悸,更是欣喜若狂。“再也不敢爬上去了。”他说。虽然被电工赶了又赶,可他还是想捕捉到想要的镜头,于是当晚爬上灯架六次。

这位视艺术如生命的勇士,就是广东粤剧院宣传推介部的摄影师——薛才焕。熟悉他的人都叫他康哥,见证着他从年少学艺到创作的成熟。回溯往昔,这一路充满阴差阳错,柳暗花明,但对他来说这是一条与众不同、自得其乐的路。

阳西“放牛郎”,初入戏行打锣鼓

康哥是大山里的孩子。70年代初,他出生于广东省阳西县塘口镇的一个农村家庭。他从小就会干各种农活,精力充沛且眼明手快,是村里的“孩子王”。幼时的他和牛日夜相伴,形影不离。牛的平实、憨厚,在这个“放牛郎”身上烙下了深印。父亲是一名教师,爱好音乐和美术,喜欢唱粤曲、拉二胡。康哥的聪明和艺术禀赋也是父亲遗传的。他的兴趣极为广泛,无论唱歌、跳舞、拉琴、吹箫、画画还是剪影,都能靠自己摸索出个门道来。那股“痴”劲,在他小时候就早现端倪。比如说拉二胡,他可以一整天不停地练,连手指都磨出血了还不肯放下。

上完小学,康哥以全镇会考第一名的文化课成绩考取了当地的初中。但为了到省会广州去,他还是选择以艺术为专业。初中毕业,他同时报了广东粤剧学校和广州艺术师范学校,结果两场都中。渴望走出“大山”的他最后留在粤剧学校的音乐班,学习打击乐。那是1988年,康哥真正开始接触粤剧。师从当时粤剧击乐界的顶级名师邓细和周学军,加上悟性高,肯下苦功,他的演奏技艺在短短四年内突飞猛进。后来顺利进入广东粤剧院工作,成为一团的音乐员。

低调“薛医生”,台前幕后留影像

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摄影进入人们的视野。他在兄长的启蒙下,着魔似的迷上了摄影。那时候用的胶片,很贵,专业相机更是价格不菲。从拥有第一部海鸥牌相机,到后来的美能达、尼康、玛米亚,从“135”到“120”,由菲林相机逐步升级到数码单反,哪怕买下了器材即变“月光族”,他也是心甘情愿。他曾笑言:“我所有的家产就是我的那一堆底片了。”冲晒黑白底片,必须在密不透光的暗房里操作,通宵达旦地守在小黑屋,那种神奇的体验,康哥终身难忘。“记得有一年在乡下,一个雷电交加的夏天,我和哥哥在自家瓦屋里冲洗底片,结果一个闪电令底片曝光,昂贵的胶卷和数天的努力即全部付诸东流。”尽管如此,他依然为之痴狂。到剧院工作后,他曾独自忙活过三天三夜,调药水、显影、定影再到冲晒,当看到照片逐渐成形的时候,心脏激动得砰砰直跳。
      
那时,剧团工作不算很忙,康哥就利用业余时间发展爱好。每年春班下乡演出,他总会见缝插针,利用开场前的一个多小时,潜入后台去拍演员们化妆。“我喜欢拍后台。”康哥说,“这些观众看不到的场景,比舞台剧照更真实,更耐人寻味。”他的镜头聚焦之处,多是粤剧演员对镜描容、靓妆半成的瞬间。那简陋的戏棚、昏黄的灯泡、迷离的光线、浓重的妆容、专注的眼神,通过前与后的置景、虚与实的交叠、明与暗的对比,构成了一个亦真亦幻、神秘迷人的幕后世界。除了化妆照,康哥还善于捕捉意态各异的人物群像,发现剧团大家庭里的人情美。他早年的后台系列,还拍过青年演员们互帮互助的兄弟之谊、姐妹情深,青涩、纯朴又温馨。不少照片里的人,现在已经离开了剧团,或转业多年,或远居他乡,而这些平凡的纪实,豫剧全剧下载,却留下了他们曾为粤剧人的青春丽影。更有,罗品超、红线女、文觉非、白燕仔、罗家宝、郑培英、陈冠卿等已故的粤剧大师和名家,他们的音容笑貌,对后辈的提携与关怀,也永远珍藏在康哥的相册里。这些无价的影像就出自一位酷爱摄影的锣鼓师傅之手。

#p#分页标题#e#

康哥亦被称“薛医生”。这个名称是香港闺秀唱家甄秀仪为康哥起的。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虽然康哥为人极低调,却掩不住其作品的口碑,声誉不胫而走,各路艺人亦慕名而至。拍广告、做宣传、出专辑,凡订制剧照和艺术照,都纷纷来请康哥出马。他热情、实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几乎来者不拒,其平易谦和、认真细致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回头率”。十多年前,甄秀仪专程从香港回广州请康哥拍了一辑菲林相片。拍摄前经过反复调试,康哥为她选取了最佳的角度,把她拍得格外柔美动人。当看到“宝丽来”试光照片时,甄秀仪立即在照片上签了一行字:“多谢薛医生!”她由衷盛赞,康哥就像美容医生一样,为她重塑芳颜。此后,甄秀仪的几辑CD封面都找康哥拍摄了。

上班打锣鼓,业余玩摄影,这样的生活持续了24年。康哥身边的人都怀疑,他是不是入错了行?如此审美独到,激情饱满,技术精湛,经验丰富,他本该以摄影为正业。这位足以和专业人士媲美的摄影界“串客”,何时才“下海”呢?可康哥没想太多,他依然默默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追求美。直到2016年,广东粤剧院人事架构调动。经剧院领导同意,康哥决定进入办公室,专职负责摄影宣传工作。这样他就变成了上班做摄影,同时还受聘一连几年到星海音乐学院从事锣鼓教学。

出任剧院专职摄影师后,康哥的镜头更多聚焦到了台前与排练场。他是每一出戏诞生历程的见证者,也是每一位演员苦练与成长的旁观者。常言道“旁观者清”,一个有心人能注意到并忠实记录下来的,往往包含着被当局者遗忘或忽略却颇有价值的某些东西。基于对戏的熟悉,康哥了解剧中所有角色的台词、走位、动作和表情,因而能捕捉到最有戏剧冲击力的画面,拍出富于人物性格情感的定妆照。基于对演员的熟络,他可以在彩排的舞台上自如穿行,甚至融入他们的队列,从群演的视角摄取独特的构图。基于对锣鼓音乐的熟识,他能准确把握舞台的节奏和速度,定格演员亮相、跳跃、凌空翻腾的一个个精彩瞬间,六次冒险高空俯拍亦不慌不忙。相机仿佛就是康哥身上的一种特异器官,即其艺术之眼,有思想、有感情,不但烛照了氍毹百态,还透露出他对粤剧艺术的深层领悟与精神共鸣。“《还金记》我是流着眼泪拍的,《抢笛》则相反,我边拍边笑出声来。”去年拍现代粤剧《红头巾》,他尤其钟爱“船底舱”那场群戏。幽暗中,在一个夹杂着碎乱人影和温热喘息的混浊空间,一双双眼眸噙着苦泪,或蜷缩、或伸展、或扭动的肢体,千变万化;犹如窥探海底深处的鱼群和珊瑚虫,异样的幽邃之美深深触动了他的心灵,激起无穷无尽的想象。对于此类摄影,他还尝试用了多种不同的摄影手法,并称之为“创作”。因为,这是一种艺术对另一种艺术的阐发。

爱荷“发烧友”,自研绝技出画意

在康哥的摄影作品中,还有个诗情画意的“花花世界”。工作闲暇,他最爱为人间草木写真,四季花事,尽收镜底:冬绽梅李白胜雪,春生桃红与木棉,夏日绿池风荷舞,秋雨黄叶衬枯莲。康哥对荷情有独钟,陶醉而忘我,故得“荷痴”之雅号。广州烈士陵园、海珠湖是他的常驻地,夏秋时节,他一下班就飞奔到荷花湖边,到夜幕降临才不舍地归家去。假期更疯狂,他有时顶着毒辣辣的烈日连续奋战大半天,不饮不食,最后中暑晕倒,相机也曾掉进过荷花池。“拍荷要心静,要拍好一朵花,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有时要拍两三个小时。”为了实现他的“水墨荷花梦”,康哥曾用五年的业余时间潜心钻研。经过成百上千次的实验,他终于自己摸索出了一套移位、叠加、慢速等多曝技法。他不喜欢后期加工,只利用荷塘的光线和水影等现场素材,组织构图,控制曝光,虚实调焦,不停尝试......一分一秒过去,动感十足、水墨氤氲的荷花图也慢慢成形。

康哥拍摄的《刘金定斩四门》之“寿州救驾”剧照

显然,康哥非常享受这个慢工出精品的创作过程,不愧是个“不疯魔不成活”的摄影“发烧友”。他说:“拍荷花的人太多了,想要拍得与众不同真的很难!我很喜欢中国水墨画,一直想把荷花拍成水墨画的感觉。”这种感觉又与戏曲相通,它其实就是独属于中国传统艺术的那一份气韵生动,那一份古典美、写意美。从拍荷中积累的经验、练就的技能,同样应用在了康哥的粤剧摄影中。唯美的画意,使纪实的舞台剧照增添了几分空灵。他用慢速来拍《白蛇传·情》的水漫金山,白娘子静立中间宛若一枝白莲,是工笔画般的清晰分明;四周簇拥着抖袖摇曳的女水族,经慢速模糊,呈现出水墨渲染的效果。如此静中有动,实中有虚,俨然是舞台版的“水墨荷花”,意境天成。这一原理再次运用在《观音情度韦陀天》的拍摄里,观音身旁的莲瓣徐徐舒展,由慢速定格为浮动的幻影,前方圆场绕行的荷花女也被虚化,仿佛穿梭在缥缈云雾间的仙女,朦胧如镜中花、水中月。然而,康哥的“创作”并不局限于中国的水墨,他还借鉴了西洋画的艺术语言。他使用多次曝光拍下的各种打斗场面,有穿着大靠连串翻身的男女武将,有以一敌众混战突围的绿林好汉,有袍带飞扬的浓墨重彩,有金戈铁马的动静相宜;一切尽在他的镜头中凝固成水彩和油画的质感,有层次、有韵味地,泼染开来......

#p#分页标题#e#

广东粤剧艺术中心剧场的第四排正中央,有一个座位前面长期端放着三脚架和摄影机,那便是康哥的“据点”。但他的视野远不止于方寸舞台,他的美学也不关乎常规定律,他的天地就在平凡的生活中,在多彩的大自然,在开阔自由的艺术时空里。这些年,康哥对摄影的钻研愈发深入,对自己的审美眼光愈发自信。他广泛学习,但不迷信理论,而是更坚定于自己的实践——追求美,追求艺术上的高度。这份热爱与痴迷,一如既往地牵引着他内心的沸腾,给他以精益求精的韧劲。现在,康哥还不时调侃他的“入错行”。都说把兴趣当工作是莫大的幸福,只要找对适合自己的路,遇见了幸福,哪有“入错行”呢?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戏曲文化,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粤剧 » 匠心求美情如醉 裁得光影化丹青——访广东粤剧院摄影师薛才焕
戏曲大全

涵盖京剧、评剧、晋剧、豫剧、曲剧、越剧等三百余种戏曲

戏曲下载 戏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