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各中国曲艺之乡因地制宜 下活曲艺之乡这盘棋

广东民谚有云:“宁可吃无米,不可听无曲。 ”曲艺文化聚落在广东省广泛散布,“粤韵悠扬村村乐,丝竹锣鼓处处声”的“私伙局”景象,绘织出“万家灯火万家弦”的盛况。

自1998年广东成功创建第一批中国曲艺之乡至今,广东省共拥有14个中国曲艺之乡,同时命名评定省级曲艺之乡9个,保护、传承、推广了一批优秀的地方曲种,增强了曲艺在基层群众中的影响力。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至2019年,广东省14个中国曲艺之乡累计投入专项资金5000多万元,常年开展活动的曲艺社团800余家,建立1.5万余人的基层曲艺工作者队伍,年均开展活动逾2000场次,承办省级98 %以上的重大赛事、展演、活动,保守估计年均受益群众200万人次以上,这成为广东省曲艺事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阵地建设做深做细

“曲艺有传唱、传承有梯队、活动有阵地、经费有保障、落实有制度。”近年来,广东省中国曲艺之乡持续下大气力做深做细做实阵地建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措施,形成良好发展局面。

曲艺传承有基地。各中国曲艺之乡普遍建立曲艺进校园、进课堂的长效机制,在当地重点幼儿园、中小学校开设曲艺培训班、唱腔班、表演基本功训练班,组织成立曲艺师资队伍定期定点定时进校园开课。如道滘成立专职粤剧曲艺教师队伍进学校开展曲艺课,容桂、均安、道滘成立青少年曲艺团(实验曲艺团),荔湾、南海组织专家编写粤剧曲艺进校园教材等。各曲艺之乡培养的学生在各级赛事展演中纷纷亮相并取得良好成绩,同时为粤剧曲艺学校、专业演出团体输送了一批优秀青年人才,为广东省曲艺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曲艺活动有阵地。中堂将打造曲艺重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提出规划于2022年前建成符合曲艺标准的“粤韵满中堂”大舞台和拥有600个座位的粤韵馆。斗门、新会等地结合村居特点,充分盘活基层公共资源,配置配齐灯光音响乐器等基础设施,推动行政村(社区)的五有文化室、村居文化活动中心、文体广场等改造为曲艺室(曲艺活动基地)。部分曲艺之乡通过采取给予一定资金补贴的形式,将曲艺社团(私伙局)自有的演出场所串联成线,纳入曲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天天能开局、人人能参与”。

“一乡一品”布局渐趋成熟

在长期的曲艺之乡建设实践探索中,广东省各中国曲艺之乡因地制宜,立足当地曲艺生态特色,以“一乡一品”的良好布局下活曲艺之乡这盘棋。

比如,台山紧扣中国第一侨乡特点用乡音凝聚人心,打响侨乡曲艺品牌;东莞道滘、麻涌、中堂三镇分别推出“粤剧曲艺黄金周”“古梅粤韵”“粤韵满中堂”三张曲艺文化品牌;均安、开平、新会分别打造“曲艺一条街”“一园(新昌公园)五局(私伙局)”“五里一局、十里一社”曲艺文化集落。从斗门推出“中国乡村小艺术家计划”、容桂打造百人阵容的容桂青少年曲艺团、大良推行“千人快板韵律课间操” ,再到南海建立曲艺专干队伍推行粤韵操、粤曲唱腔班、妆容化妆培训班、粤曲伴奏班等“实锤”举措,各地牢牢抓住曲艺之乡建设的“牛鼻子” ,通过打造一“乡”一品牌的行动,以点带面持续推动中国曲艺之乡建设出新出彩。

围绕构建“一乡一品”曲艺之乡发展新格局,各曲艺之乡持续打造契合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特色的曲艺之乡品牌。顺德、均安连续举办14届广东省青少年曲艺“明日之星”选拔赛,东莞麻涌举办4届广东省“香飘四季”杯曲艺社团粤曲演唱邀请赛,东莞中堂举办两届广东省(中国)曲艺之乡精品展演。其中,2020年第二届广东省(中国)曲艺之乡精品展演活动集中展示了22部原创曲艺新作,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大时代背景下,个人、家庭、乡村、城镇的深刻变化和时代变迁,近40万观众通过网络平台收看展演。在主题创作、展演过程中,广东省曲协组建了由柴京海、汪嘉宝、杨子春、梁玉嵘、陈玲玉、何萍、何克宁等省内外曲艺名家组成的专家团队,对精品新作进行精准把脉,分层级给予扶持资金奖励,推动广东曲艺“出精品、攀高峰、推新人、出新作”工作向纵深发展。

在持续办赛办展的过程中,2020年广东省曲协还广泛开展建设曲艺之乡“一乡一品”深度调研活动,京剧视频下载,努力探索推动发达地区曲艺之乡与相对落后地区曲艺之乡、珠三角地区曲艺之乡和粤东西北地区曲协结对子机制,推动各地文联组织、基层曲协骨干、曲艺工作者互学互动互鉴、协同发展、资源共享、工作共融,横向求发展、纵向促繁荣。

推进曲艺之乡与文商旅融合

#p#分页标题#e#

曲艺是一种深受群众喜欢、广接地气的艺术形式。广东省曲协精准对接人民群众需求,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推动中国曲艺之乡建设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文商旅深度融合,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乡态”环境。

比如,佛山祖庙通过整合片区资源,与富力、万科、碧桂园等辖区内房地产企业协同共建共享曲艺多功能用房并免费向市民开放使用。同时,依傍以祖庙、东华里、历史风貌区为主轴的佛山岭南天地,建设环辖区文化站点300多个,打造10分钟曲艺文化圈。广州荔湾在繁华的“网红”地——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等历史文化街区,搭载展示粤曲艺术并常年组织“私伙局”在这一带交流演出,吸引国内外众多游客观看,成为一个弘扬曲艺艺术的重要窗口。麻涌、顺德、大良等把曲苑、曲艺大舞台搬到华阳湖湿地公园和清晖园等景区内,实现曲艺之乡与旅游景区之间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南海、均安、麻涌通过优化村居祠堂环境,引入曲艺社团深扎祠堂开展常态化演出,充分发挥曲艺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

形成层级管理条块结合格局

近年来,随着全国曲协系统深化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在广东省文联的指导下,广东省曲协的组织建设和曲艺之乡层级管理体系不断健全,“省—市—县(区)—镇”四级曲协组织逐步完善,14个中国曲艺之乡实现县(区)、镇级曲艺协会全覆盖,其中均安镇还成立了村(社区)级戏剧曲艺分会。如今,全省曲协组织和曲艺之乡双轨并行的叠加优势充分彰显,全省各中国曲艺之乡在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引导、曲协主办、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曲艺之乡管理体制,建构多元协同、多方联动、共建共享共治的中国曲艺之乡治理新格局。

比如,斗门、台山、开平、南海等地通过推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完善曲艺之乡建设领导小组制度、曲艺之乡专项建设资金扶持常态化等方式,深化政府在曲艺之乡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均安实施曲艺复兴计划、曲艺“百鸟朝凤”众创共善计划,牵头村(社区)和福委会成立曲艺基金会,积极发动社会热心人士筹资发展地方曲艺事业。道滘文广中心设立粤剧曲艺股,专职开展青少年粤剧曲艺培训、粤剧曲艺演出和创作工作;中堂打造《中堂镇曲艺发展三年规划(2019-2021)》,计划3年投入专项资金389万元,从软硬件上提升曲艺之乡实力。全省各中国曲艺之乡进一步强化整体意识,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努力形成繁荣发展曲艺事业的强大合力。

未来,广东省曲协可探索推动成立广东省中国曲艺之乡(名城)管理协调委员会、广东省曲艺之乡发展战略联盟等机构,进一步加强省、市、县(区)、乡(镇)层级沟通对接;运用全省曲艺之乡工作者联盟、全省私伙局联盟、“优秀曲目曲本集市”等举措,培育建立包括省内外曲艺工作者的曲艺人才库、曲艺精品曲本库;找准曲艺为民惠民乐民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建立科学系统的曲艺之乡公共服务考核体系,推进服务供给精细化,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实施曲艺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

为打造高质量曲艺之乡品牌,建设充满活力的新时代湾区“乡”群,广东省曲协在不断增强品牌意识、优化曲艺资源配置的基础上,持续培育长期性、可延续性、具有示范意义的曲艺之乡战略品牌。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高度,发挥曲艺之乡品牌优势和带动作用,建成以曲艺艺术为支撑、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戏曲文化,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粤剧 » 广东省各中国曲艺之乡因地制宜 下活曲艺之乡这盘棋
戏曲大全

涵盖京剧、评剧、晋剧、豫剧、曲剧、越剧等三百余种戏曲

戏曲下载 戏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