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名编剧徐棻:要留戏给年轻人演

6月8日,成都音乐坊。青春版小剧场川剧《桂英与王魁》分享会吸引众多戏剧爱好者前来与主创交流。这部剧是成都川剧研究院自疫期以来推出的首部小剧场作品,由著名剧作家徐棻任编剧,青年导演张莹执导,梅花奖获得者虞佳领衔主演,多位青年川剧“90后”“00后”加盟,端午节或将首演。不过有意思的是,这部剧幕后有两个“80后”——87岁的编剧徐棻,和1987年出生的导演张莹。

“80后”导演张莹:2个月“云排练”试水

  “疫期大家行动不便,一般我们就开微信会议进行坐排,一共花了2个月左右的时间。”张莹排过不少话剧,目前在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继续深造。这次她带领一群年轻川剧人,用年轻的方式排演这部小剧场川剧。

  她回忆,“宅”在家的大伙儿每天定期开微信会议,有时候谈论剧情角色的理解,有时候试唱腔,有时候等候信号那一头的前辈点评。“虽然偶尔信号不稳定会延迟信息,但基本上和线下坐排差别不大,为剧目最终呈现节省了大量时间。”到了5月线下复工以后,演员们迅速进入状态,深入到角色中。

  青春版小剧场川剧《桂英与王魁》改编自《焚香记》《情探》。上世纪50年代,出访欧洲载誉归来的《焚香记》,由川剧表演艺术家胡漱芳、袁玉堃主演,曾引起轰动。随后,竞华、王世泽、蓝光临、李红秀、王华茂一代代川剧人薪火相承。而同一男女主人公王魁与名妓桂英的经典故事《情探》,更是成为不少戏迷心目中难以割舍的部分,被称为“妙绝”。在张莹看来,选择《焚香记》《情探》作为小剧场改编,是因为这部剧中女性角色有进行“现代意识”表达的空间。“明末清初传统版本的女主角,她痴情地爱着负心的丈夫,去找丈夫时把自己的需求放得比较低,但是在这部剧中,女主角重新去找寻丈夫的过程,更是一个寻找事情真相和双方价值观的过程。”

“80后”名编剧徐棻:要留戏给年轻人演

  把传统川剧大戏变成小剧场表演,对观众、表演者和创作者来说有什么新体验?

  “小剧场川剧与传统川剧折子戏最大不同,豫剧选段下载,是一个完完整整的故事,而非只取某一片段。”在徐棻看来,其实传统戏剧走进小剧场,在北京、上海等地已发展得较为成熟,四川自然也不应该落下脚步。《桂英与王魁》精炼原剧本中的人物角色,将男女主角故事浓墨重彩。此外,也考虑到年轻观众的审美消费习惯,将剧目时长控制在60分钟左右。

  张莹解释,就如同我们看国外一些影视剧时,总会被不少含有大量信息、富有悬念的紧凑故事“带着走”。《桂英与王魁》也力图用年轻化的叙事形式,打破按事情发展的常规时间顺序,采用回顾式的讲故事方式,让情节张弛有度,紧凑丰满,让年轻观众能感受到这部剧在情节上的张力。

  《桂英与王魁》“致青春”,还与演员阵容有关。目前《桂英与王魁》共有6位主要演员分3组参与排练,包括去年摘得第29届中国戏曲梅花奖的青年演员虞佳,主要演员平均年龄在20多岁。虞佳担任女主角桂英,在她看来,“小剧场表演,与观众面对面近距离接触,给人的感觉更亲切,这也给我们演员表演中的一举一动、每个细节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次参与“青春小剧场”,徐棻也代表了一代川剧人的希冀。在徐棻看来,传统川剧大戏成本投入大,是能独挑大梁、有成熟观众群的演员展现风采的舞台。但与此同时,川剧的长远发展也离不开一批批初出茅庐、欣欣向荣的年轻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科班出身的他们需要更多的实践历练平台。

  “要给年轻人留戏来演才行。”于是去年她就琢磨着,能不能做一部适合这群孩子们的作品,让他们也能在“大戏”的间隙中慢慢成长起来。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单位领导,很快就集结了这群年轻戏剧人。

  在徐棻看来,充满青春气息的小剧场也是一块供年轻人创新的净土和沃土,在这里允许他们试错和失败,也包容新锐思考和创新,和川剧一起成长,摸索着自己的个性。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戏曲文化,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川剧 » “80后”名编剧徐棻:要留戏给年轻人演
戏曲大全

涵盖京剧、评剧、晋剧、豫剧、曲剧、越剧等三百余种戏曲

戏曲下载 戏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