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坛人物——高翠英艺术交响曲

黄土女英豪——高翠英艺术交响曲

曹永明  李德彪

引子

那是在一九四三年四月十日的早晨,也就是民国三十二年,农历癸未年三月初六,一个小妮降落在黄土高原上,一个离杏花村不远的村庄。

汾酒的芬香沁透了这里人们的胸膛,也滋润了这个小妮。一声脆灵灵的喊叫声,把父母亲乐的心花怒放,取了个名叫“英子”。

英子的母亲降春林,是一位朴实、善良的贤妻良母。她同许多中国妇女一样,从小生长在中国古老的戏剧文化氛围之中,接受了包括秧歌在内的戏曲艺术的熏陶。她们这一代人以及几百年来、甚至更远的妇女,一直受着戏曲的“高台教化”文化的教育,对戏曲艺术有着深厚的感情。况且,汾阳又是名伶倍出之地呢!

一个戏迷的母亲,造成了一个戏迷的女儿。英子从血液中就染上了戏曲的细胞。记不清有多少次英子在戏台前母亲的怀中入睡,在散戏的掌声中惊醒,伴着母亲自言自语讲述的戏剧故事回家,随着母亲唠叨那戏台上的情节入梦……

这个英子,就是本文将要叙述的主人公——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高翠英。

第一乐章 耕种篇

第一乐段 童年艺梦

新中国诞生初,英子随母亲降春林找到了在太原橡胶厂工作的父亲高贵林,从此在太原安了家。

英子家在太原民众剧场的附近住着。这里是一个十分繁华热闹的商业娱乐中心,就好像北京的“天桥”。百货琳琅满目,顾客磨肩接踵,说书的、卖唱的、变戏法的、拉洋片的、踢腿卖艺的……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年长八岁的英子常来这个“花花世界”。她不迷变戏法,不看拉洋片,每天总是泡在一座小戏台前,痴迷迷地盯着台上演员的一举一动, 疯颠颠地嘴里念叨着,两手不住地比划,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有一天散了戏,她竟入魔走火似地跟着那位至今也不知名不知姓的饰演“金枝女”的女演员身后,一直“跟踪“到柳巷。“小尾巴”被发现了,女演员望着眼前这个小戏迷,露出了笑容。
“姨姨,我想跟您唱戏!”

“你几岁啦?”
“八岁。”
“嗯,是块唱戏的料,可惜小了点,过两年再来找我吧 ! ”
“……”

小,可以长大;是块料,才是句耐听的话。这句话就如同钢浇铁铸般地印在英子的心里,姨姨的话象给英子喝了甜甜水。为了过两年再找姨姨学戏,她回到家真的风风火火地练起功来了。翻箱倒柜找了块花布,裹在两手上当“水袖” ;把小手绢绑在小木棍上当“马鞭“;采束野花戴在头上,正儿八经地“演”起戏来了。

降春林看着女儿这顿“穷折腾”,明白其奥妙,心里甜滋滋的,也顺着英子随便来。

演戏没有对手咋办?她找来街坊邻居的小伙伴们,“咱们演《打金枝》好吗!谁长得好看谁演公主。”

小朋友非常喜欢演戏戏玩,也都积极响应了。公主谁演,当然是长得漂亮的英子啰。”宫娥彩女们”前呼后拥, 英子又演又唱,围观的大人、小孩不住地拍手叫好,她觉得自己真的登上了舞台。那时候的英子常常是白天演戏演哭了,夜里梦戏笑醒了。

唱戏,一个多么迷人的职业;演员,一个多么醉人的行当。英子做梦也想当演员啊!

旧时候,戏曲艺术中的晋剧,由于受反动统治的摧残破坏,濒于绝境,艺人星散,剧目凋零,青黄不接,后继无人。解放初期仍是这种状态。为了发展戏曲艺术,一九五二年全国首届戏曲会演,党发出了培养戏曲接班人的号召。

喜讯传来,省城戏曲界的仁人志士,积极行动。晋剧艺术家、教育家张宝魁(艺名筱吉仙)率领的人民晋剧团首先响应,于一九五三年从晋中、太原招收了三十名学员,首创了 “太原市人民晋剧团晋剧训练班”,开始为晋剧培养后继人才。

—九五四年九月,晋剧艺术大师丁果仙挑班的太原市新新晋剧团,也要办晋剧训练班,为晋剧艺苑培养新一代桃李了。

十一岁的英子,在街上看到招生广告,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回到家直唠叨要考考。降春林担心她年纪还小,“你行唠?唱戏可是挺苦的呀!”
 
“我行,不怕吃苦,您让我去喝戏吧!”英子央求着。

降春林理解女儿的心愿,狠了狠心,就同意她去了。英子一阵风似地跑到和平剧院报了名就应考了。

那时的考试,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口试,问你有几亩地、几间房。唱,光是唱些儿童歌。表演,是演小品,诸如:泼水呀、摘花花呀等等。还要考文化课。考生一个一个地过关,轮到英子了,她无所谓地走进考场。主考牛桂英见她生得大眉大眼、苗条细干,开口就问:
“你家有几亩地、几间房呀?”
“嗯——,五间房、二十亩地。”英子根本不知道她家有多少房、多少地,怕取消考试资格,编造了这些话。

#p#分页标题#e#

“能表演一段扬花花、逮蝴蝶吗?”牛桂英又问。
“能!”英子干脆地回答道。随后就演了起来。这是她小时在老家最喜欢玩的游戏,还能演不像。

果然,英子稚嫩却透出灵性的表演,一下子吸引了牛桂英,“嗯,行,是块料!”看来英子该吃唱戏这碗饭了,牛桂英的眼睛就象一面透视镜,相中了她。
如果说那位不知名的女演员独具慧眼,那么这位晋剧表演艺术家牛桂英就是识才的伯乐。
英子童年的幻想终于变成了现实,演员之梦终于实现了,她真正成了丁果仙、牛桂英新一代的弟子了 。

 

第二乐段  戏校酸甜

演员的梦是美好的,迷人的,充满着玫瑰色,但演员, 尤其是戏曲演员的道路却是艰苦、坎坷的,充满着荆棘。

英子要学戏了,降春林高兴的不行,心想到世面上,总不能老叫“英子、英子”的吧,该给她起个大名了。前思后想,叫个什么呢?“嗨,英子春天生的,是绿的世界的妮儿,她又那么的倔强,就叫翠英吧!”从此英子对外就叫 “高翠英”了。

降春林领着穿戴整齐的翠英到训练班报到了。柳巷东侧的小巷——大濮府乙字十六号院内,是训练班的住址。这个 “私营代培”的新型科班白手起家,地方小,豫剧视频下载,条件差,非常艰苦。这里的生活不像翠英儿想得那么美好,也不像戏台上演戏那么过瘾。天不亮就起床,一天三练功,没完没了的踢腿、下腰、圆场、拿顶、撕腿、滚翻……对于身单力薄的翠英说来实在是超负荷,没几天就折腾得“人仰马翻” 。最发愁的是拿顶,两手着地,身体悬空侧立,时间一长,两眼憋胀,双手发抖,汗水滴湿地面,尽管老师手拿藤棍不住地吆喝:“哎,挺住!现在多吃一点苦,将来多吃一盘过油肉!”小胳賻小腿还是撑不住摔了下来。

翠英的腰天生软得像面条,下下腰去就象耍杂技的那样,脑袋从裆下钻出用双手抱拢。可腰里乏力,做起身段来难免左摇右晃。拣功的老师不由发火“下去!喝醉了?东倒西歪,天生的不是这块料!”

这句话刺痛了要强的翠英,“哼!姨姨夸我是块料,牛老师也说我是块料!不信练不出来,看我是不是这块料! ”

她铆上劲了!“倒扎虎”,别人走五个,她走十个;“拿大顶”,别人挺十分钟,她挺十五、六分钟。周末回家还要练,自己拿顶,让母亲看时间,还要求必须拿到多少分钟后,才让告诉她时间到了。有一次,降春林看着汗流满面的闺女,心疼地谎报了时间,让她下来。事后,发现母亲把她“骗” 了,还直埋怨,“您怎么能这样呢?”说着,又拿起了顶,补够了时间。

降春林是非常支持女儿学戏的,给翠英做彩鞋,缝衣装,每星期还悄悄到训练班送吃的,什么点心,什么烤红薯 ……家里经济虽然困难,还是节省的过日子,每月按时将十二元的学费亲自交给训练班。

降春林不仅支持翠英学戏,而且也赞同其他子女求艺, 翠英的妹妹和弟弟先后都考上了戏校,妹妹至今还在艺术团体工作。

—九五五年三月,党和国家为了更好地培养晋剧新苗,张宝魁与丁果仙的两个训练班合并,张团的学员和翠英他们搬到了一起,同时,又在灰渣堆上建了几间房子。

—九五七年七月一日,党诞辰三十五周年纪念日,太原市戏剧学校成立了,翠英也随之入校深造。俗话说:要想人前显贵,就得人后受罪。翠英进入戏校后仍是那样要强,在幼小的心灵中早已立下了一个誓愿:超过刘仙玲,赶上牛桂英。

她开始练“私功” 了。暗暗在腿上绑上铁砂,扎上靠, 肩上放上木水碗在月亮地照着身影跑圆场。同学们入睡了,她偷偷起来穿上衣服,蹑手蹑脚来到练功房,什么狠练什么。一次走“桌子前桥”,从桌子上翻下用力过猛,将腰重重撞在桌子上,顿时疼得眼冒金花,摔倒在地。老师听到响动,她拉灭灯藏了起来;老师走了,她爬起来再练。

#p#分页标题#e#

当她悄悄回到宿舍睡到第二天时,腰疼得直不起来。翠英知道违犯了纪律,怕老师批评,又怕影响练功,一直不敢 “暴露”,坚持与同学们一起练功。但她掩耳盗铃的做法, 很快就被刘顺年老师“识破” 了:
“你是不是病了?”
“没有。”
“没有?怎么脸色那么难看?”
“嗯--”
“准是练‘私功‘,把腰给扭了。”
“……”

刘老师“批评” 了她,强迫她休息,好好养伤。但是翠英只歇了三天,就又上学了,只怕落后于别人。

刘老师见这个“疯丫头”这么有心劲儿,果然对她另眼相看,着意精心指点。老师们喜欢用功的学生,也更喜欢这个机灵、胆大而又要强的姑娘,愿意将自己的真玩意儿倾囊相赠。于是,牛桂英、马福仙老师给她排了《洞房》;李芳茹老师给她排了《骂鸡》、《辛安驿》;张宝魁老师给她排了《穆柯寨》、《双锁山》等十几出戏。

翠英是一个很有心的人,她不仅学会了老师教的戏,而且对自己所喜欢的戏也都暗暗学会。别人在台上演,她在一旁看,私下偷偷地练。记得有一次学校演《小宴》,饰演貂婵的同学突然病了,领导和老师都很着急,怎么办呢?老师急得“谁会演呢?”有人推荐翠英“她老看戏准会。”当时她还在前台《见皇姑》戏中演着彩女,一下场,老师就让她上台演貂婵,翠英二话没说就大胆地上场了。您別说,还真行,她还真演下来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夸她比那个同学还演得好呢!

翠英的技艺日渐长进。一九五八年秋天,学校为她和她的同学们安排了学习的机会,从四川邀请了川剧名旦阳友鹤、邓渠如,名生曾荣华、易征祥和名丑黄开文精心传艺。翠英学到了川剧精湛的扇子功、水袖功、手帕功、蚊帚功、 指法、步法和身段组合等技巧,学排了《秋江》、《別洞观景》等戏。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都来校授课。翠英观看了梅先生的精彩表演,大开眼界。歌唱家郭兰英和河北梆子名角王玉罄也辅导过翠英,使她受益非浅。通过学习和观摩,翠英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丰富了她的表演技巧,使她掌握的知识和技艺得到了升华。

一九六O年快要毕业了,为了考核,提高学习成绩, 向全市人民汇报,学校决定排演大型历史剧《杨门女将》, 并让翠英扮演剧中主角穆桂英。这个头插雉翎,身披铠甲, 项缠豹尾,腰佩宝剑的女英雄,从小就带给她那么多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她能不高兴吗?翠英一头扎进排练场。几年辛勤的汗水终于浇开了新花,演出一举轰动省城。翠英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戏曲文化,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晋剧 » 剧坛人物——高翠英艺术交响曲
戏曲大全

涵盖京剧、评剧、晋剧、豫剧、曲剧、越剧等三百余种戏曲

戏曲下载 戏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