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有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古老的秦腔在2005年度的两大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是兰州市成为“中国秦腔发展基地”,二是陕西申报秦腔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由此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秦腔的历史,在正式的戏曲资料中始终是个谜。

在张庚、郭汉城先生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中说:“秦腔艺人中最杰出的是魏长生。魏长生,字婉卿,行三,又称魏三,四川金堂人。他所唱的秦腔,又被称为琴腔,西秦腔、梆子腔、甘肃调等,名目繁多,其实就是李调元《剧话》中所说的那种谓之‘乱弹’的秦腔。魏长生自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在北京剧坛上大开蜀伶之风……”又说可惜,由于资料记录缺乏,我们从以往的戏曲史料中所见到的,只是清代中叶这些地方戏曲蓬勃兴起以后的情况,在这以前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些声腔剧种究竟是什么年代,经历了怎样的道路才发展形成起来的,我们就很难得到具体的、确切的答案……

这说明一种声腔的形成,其来源、成分往往很复杂。总之,无论是琴腔也好,甘肃调或西秦腔也好,名称虽异,实际上是一回事。这就说明在清代中叶以前,这些声腔剧种(包括秦腔)的发展形成无可靠资料。

在《程砚秋文集》中,有1950年2月9日程先生致周扬先生的信中说:“中国的戏剧,一个来源是起自东南;另一个来源是起于西北……西北的戏剧,主要是秦腔。提起秦腔,不由使人联想到魏长生。魏长生所演的秦腔是什么样子?我们不曾看见过,但从《燕南小谱》一类的书上看来,可以断定其唱法是很低柔的。现在的秦腔,唱起来却很粗豪,似乎不是当年魏长生所演的一类。起初我们还只是这样猜想,后来无意中在残破的梨园庙里发现了几块石刻,从上面所载的文字中,得到了一点证明材料。这在中国戏剧史上,可以说是一个有趣的发现。”这就说明魏长生所唱的秦腔,并不是现在的秦腔。

上世纪50年代前期,甘肃省文化事业管理局艺术科长陈光同志率领戏改干部在河西走廊考察戏曲时,在高台一所庙宇里的一根旗杆斗子上,发现了明代洪武年间的一本万宝录(这是一本唱什么戏都可通用的官诗、官对子、官乱弹的本本)和一个牛笼嘴式的大碗油灯(即是当时晚间演戏时,戏台口挂的油灯),这又把秦腔的历史上溯到1368年(即明太祖洪武元年)。比清代中叶又早了四百多年。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戏曲文化,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秦腔 » 秦腔有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
戏曲大全

涵盖京剧、评剧、晋剧、豫剧、曲剧、越剧等三百余种戏曲

戏曲下载 戏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