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永远的乡音

豫剧,永远的乡音
——河南豫剧院院长、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速写
班永吉

2015年8月6日,在乌鲁木齐举办的新疆文联系统干部培训班上,我有幸聆听了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李树建作的《让豫剧走向世界》文化讲座。这是我第二次见到李树建院长。

李树建院长从艺近40年,有30多年的院、团长经历,先后演出了数十个剧目。他说:一部精品剧目的出现,不仅是演员与主创人员共同的心血结晶,也是演员与广大观众真诚交流的结果,同时还是一个院团精心谋划、有为有位的收获。李树建团队不仅要谋划河南豫剧的发展,还要谋划全国豫剧的发展,让豫剧更好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母体,而豫剧又是中原文化中的艺术奇葩,它承载着中原人的梦想、渗透着中原人的血液、凝聚着中原人的智慧。传播豫剧就是传播中原文化,就是提升中原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李树建院长的这段话,以及他要做的“三种人”励志语也一直影响着我——“一是政治上的明白人,二是观众的贴心人,三是德艺双馨的戏曲人”

那天没想到,在讲台前,戏曲大全,李树建院长的清唱《清风亭上》,竟把120多名学员唱得直落泪。

 

《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武牧羊》是李树建院长主演的“忠、孝、节”三部曲,社会反响非常热烈,好评如潮。“三部曲”不仅荣获了各类国家大奖,还到意大利、法国、美国、土耳其等国家交流演出。李树建院长还10次带团到我国台湾演出。

豫剧《清风亭上》是由传统豫剧《清风亭》改编而成,《清风亭上》去掉了原作因果报应的迷信色彩,不仅强化了张元秀夫妇的善良、坚韧和正直,而且强调了张继保人性发生逆转的社会因素,因而更具有现代意识,实现了老戏新演;豫剧《程婴救孤》改编自经典名剧《赵氏孤儿》,抛弃了原作个体复仇的主题,强调了程婴救孤的正义性,其救孤的目的不是为了培育一颗复仇的种子,而是出于对国家社稷的维护,实现了名剧改编;豫剧《苏武牧羊》通过讲述汉朝中郎将苏武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不畏强权、不改气节、坚持信念、永葆操守,歌颂了他的高尚人格和爱国情怀。李树建院长的这三部作品被拍成戏曲电影,“三部曲”的成功不仅使河南豫剧院二团成为全国先进的戏剧院团,还推出了一大批名家名演,特别是让一批青年才俊崭露头角,实现了名剧出名演、名演带名团。

剧本是一剧之本。剧本好,首先表现在它的题材上。好的题材就是那些高扬爱国、信仰、民生、廉政等人类永恒主题,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的题材,这种题材必定能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人间正道、激发社会正义、提升文化自信。“三部曲”剧本的创作大都在五年之上。《程婴救孤》从2001年开始创作,到2004年获大奖,中间大改就有10多次,小改可谓不计其数,到现在已经演出1400多场;《苏武牧羊》从2005年开始创作,到2010年搬上舞台也历时数年,演出500多场。《清风亭》一剧演了近30年,演出3600场,观众超过千万,其中80%的演出都是在农村、矿山、企业,连山羊到不了的地方我们都曾经去演出过。《清风亭》正是借助广大观众的传播,才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该剧自1989年搬上舞台之后,全国已有200个剧团进行了移植。

记得我第一次看李树建院长的戏,是10年前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他主演的《程婴救孤》。

李树建院长曾说:观众是戏曲最好的传播者,一台精品剧目的出现,一段优美唱腔的流传,都是观众在推波助澜,他们不仅是戏曲最公正的评判者,还是戏曲传播最有力的推动者。

第三次是今年8月27日晚上,在“出彩河南——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上,北京长安大戏院,李树建院长主演《苏武牧羊》。   

苏武在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在长安大戏院舞台上,《苏武牧羊》的场景造型体现、边塞风情、舞美设计等精美、大气、震撼。尤其是让人来演羊,从而赋予羊群以人的情感,也表现了苏武与羊群为伴的艰难与孤独。在场观众无不为李树建院长的倾情演唱、演艺鼓掌、泪下。

#p#分页标题#e#

“同一个剧目在不同环境下演出,其舞台呈现是有所不同的,如舞台布景在城市演出时用大景,满足城市观众审美标准较高的需求;在农村演出时用简易景,方便运输和使用;到国际上演出时就用传统的一桌二椅,后面一个大天幕,代表着中国戏曲传统的基本样式。而且在演员的表演上,面对不同的观众也要有所不同,在城市演出要‘收’一点,‘收’就是含蓄内敛,适合城市观众重体验的审美习惯;在农村演出要‘放’一点,‘放’就是夸张想象,适合农村观众重热闹的审美习惯;在国际上演出要‘舞’一点,‘舞’就是尽量多使用肢体语言和程式化的表演,以弥补语言不通的障碍,增加传递信息的手段。”在一次交流演出舞台布景体会时,李树建院长说。

人民是戏曲真正的衣食父母。一切戏曲活动最终都是要为人民服务。戏曲与人民的关系,就如同人民与土地的关系一样,质朴而又密切。

在新疆,李树建院长为我题签了“豫剧,永远的乡音——李树建,二一五年八月六日”的赠言,我似乎听到了豫剧人一种永远的乡音,也是体会到了来自中原大地上的一种浓浓乡情。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戏曲文化,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豫剧 » 豫剧永远的乡音
戏曲大全

涵盖京剧、评剧、晋剧、豫剧、曲剧、越剧等三百余种戏曲

戏曲下载 戏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