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名家课堂”听豫剧名家王红丽讲人物塑造创作体会

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团长、豫剧名家王红丽开讲,示范经典唱段,分享《风雨行宫》和《铡刀下的红梅》两部作品的唱腔和表演特点,交流创作感受,如何体会人物情感,细化表演。

《风雨行宫》,创排于1993年,是河南小皇后豫剧团的建团大戏。27年来,这出戏演出了3000多场,久演不衰。因为饰演剧中金桂一角,王红丽老师获得了第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作品批判封建制度,批判皇权摧残人性、摧残爱情、摧残母爱,同时歌颂母爱的伟大。

豫剧以唱为主,衡量一出戏能不能够立得住,唱得响,传得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的唱腔能不能被广大观众所喜爱,传唱,《风雨行宫》做到了。作品的成功离不开王红丽老师的两位父亲的支持,《风雨行宫》的导演余笑予先生,作曲王豫生先生。对王红丽老师来说,这部戏同样凝聚了她很多心血。这出戏人物的年龄跨度长,情感起伏大,又有特殊的经历。当时作为主演的王红丽老师只有20多岁,面对这巨大的挑战,她甚至到精神病院去体验生活,了解精神病患者的状态,感知人物。

在《风雨行宫》中,有很多经典唱段。当下传唱度比较高的一个“网红”唱段便是“十六年未曾见过娇儿面”,为什么这段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注呢?这个唱段在演唱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王红丽:首先是词写得太好,处处能够感受到母爱;曲子谱得好,如泣如诉,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适合初学者,方便戏迷学唱。在演唱这段戏的时候要注意:第一,找准主人公的感情。因为金桂是经过十六年的摧残,在儿子的声声呼唤下,把她的母爱从内心唤醒。需要注意感情层次的划分,从开始的朦朦胧胧,慢慢带入,到最后井喷式的爆发。第二,这段唱讲究以情带声,设想当时人物处于怎样的情景。第三,吐字一定要清晰,字头、字尾、字腹、归韵都要准确。

 

《铡刀下的红梅》创排于2001年,是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向建党八十周年献礼的重点剧目,也是王红丽老师荣获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的剧目。这是一部红色经典戏,反映的是少年英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惧怕,英勇就义的革命故事。刘胡兰的故事家喻户晓,各个艺术形式都有不同的呈现,为什么河南小皇后豫剧团的《铡刀下的红梅》能够成为观众喜爱的作品、专家赞赏的作品?

王红丽:我觉得是找到了一个突破点。不同于以往反映刘胡兰的作品的高大上,《铡刀下的红梅》着眼于细节,一条长辫被赋予情感,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可爱的人物形象。描述刘胡兰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农村少女逐步走向成熟,成为一个光荣的共产党人的故事。

这出戏同样是余笑予导演和王豫生先生的心血之作。余笑予导演的座右铭“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这句话也深深影响着王红丽老师。排演“刘胡兰”对王红丽老师同样也是一个挑战。在此之前,她对现代戏的接触并不多,实际年龄和人物年龄有差异,戏曲下载,需要找寻那个年代的农村少女的状态。

《铡刀下的红梅》中有很多经典的唱段——“交党费”、“血似箭”、“剪辫子”等,其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是刘胡兰在大庙中和奶奶诀别的唱段。刘胡兰拜托奶奶三件事,表现了她对奶奶、对妹妹、对党的爱,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刘胡兰。很多人被这段唱得唱词和优美的旋律深深打动。演唱这段戏有什么要领呢?

王红丽:找准刘胡兰的感情线,生离死别之时安慰奶奶,把悲痛和不舍压在心里。作为坚强的革命战士,刘胡兰壮志迎朝阳。“交铜板”表现出刘胡兰的诚恳,认真又恳切地告知奶奶要保管好。交代三件事的演唱需要含着唱。最感人最能抨击人心的演唱并非一定是高腔的表现,反而含着唱更能打动人。轻声气语地和奶奶诉说,情感层层递进,最后表现出刘胡兰的刚强不屈。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戏曲文化,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豫剧 » “戏曲名家课堂”听豫剧名家王红丽讲人物塑造创作体会
戏曲大全

涵盖京剧、评剧、晋剧、豫剧、曲剧、越剧等三百余种戏曲

戏曲下载 戏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