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兵与广东汉剧《樊梨花》

梨园梨花美,美美与共——嵇兵与广东汉剧《樊梨花》

期待三个多月的广东汉剧《樊梨花》在梅州“牡丹剧场”首演,观后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嵇兵饰演的樊梨花,更让我心潮澎湃。嵇兵不是用她今天的《樊梨花》,而是用她多年的艺术积累、多年真诚付出的艺术影响力形成了今天这样的“要座儿”“抢座儿”“争取座儿”的效应。梨园应当复制、传播、放大中国戏曲的‘座儿’效应。从这个角度来说,嵇兵和她主演的《樊梨花》已然起到艺术家及艺术作品应当起到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刚刚获得国家一级演员、青年汉剧演员的嵇兵,成功塑造的樊梨花这一以国为重、足谋多智、英勇善战、贤淑大度的巾帼英雄完美形象折服了观众。

《樊梨花》的故事,很多地方剧种以及影视作品中不少见,其中,薛丁山三休三请樊梨花是核心内容,讲述的是樊梨花和薛丁山爱情曲折故事,塑造樊梨花爱国的巾帼英雄形象。从广东汉剧艺术角度对其进行改编的这台文武大戏,一改以往广东汉剧文戏见长的传统,嵇兵注重的是戏理戏情,讲究人物刻画,既有激越委婉、韵味醇厚的唱念,又有优美的工架与开打的技巧,使得樊梨花形象鲜明独特,达到表演、唱念、武打协调统一;唱腔设计运用传统“皮黄腔”与汉乐、昆曲、汉曲小调等有机结合,主题音乐取材于广东汉乐《浪淘沙》,加入岭南独特风格小调,戏曲下载,敢于打破传统,做到既不失广东汉剧原有的“腔板”又融入现代音乐元素,有效地烘托此起彼伏的剧情。

嵇兵借此发挥其良好的唱功和武功技巧,塑造了樊梨花这个敢爱敢恨、刚柔并济的全新舞台形象;嵇兵充分运用《樊梨花》人物性格和剧情,在表演、唱腔、道白、身段上不断转变,无论是长达20分钟的武打,还是和新婚丈夫薛丁山的柔情蜜意,都演绎得张弛有度,耳目一新,嵇兵挑战这一外刚内柔的人物角色、跌宕起伏的人物性格和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恰当、典型、准确地赋予樊梨花顾全大局、不计私怨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确切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必须实现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双创’是必须的,而‘双创’引领者应该是谁?有底、有样、有范儿、有基础的艺术家来做‘双创’的工作更符合规律、更不容易偏离方向。基于这一原因,嵇兵大胆地尝试《樊梨花》这一经典故事,实践家喻户晓的角色,因为她心中装满了如何继承和创新的问题、传承和传播的问题。我认为,对于艺术,嵇兵是用心、用情、用功的,广东汉剧的传承、创新和发展社会需要这样的艺术家,时代需要这样的艺术家,这不仅仅是艺术家的责职,也是艺术的榜样、社会的榜样。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戏曲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关键,是要守正创新和培根铸魂,《樊梨花》无论在唱腔、表演都恰如其分、相得益彰。也就是说,嵇兵主演的《樊梨花》是“守正创新、培根铸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范例”。我看这部戏之前,耳熟能详的三休三请樊梨花的故事根深蒂固,我想嵇兵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演绎樊梨花?导演又将会如何跳出框框出新出奇地导这部舞台作品?看完嵇兵在《樊梨花》里的表演,我感叹精彩的同时,佩服段示威导演的高水平执导,陶醉新生派熊长江的唱腔设计,也就是这些,把我带进了既传统又现代的全新的历史画卷中……
广东汉剧敢于触碰《樊梨花》这一历史题材,旨在让经典用现代方式传承宝贵的传统艺术,让戏曲界老专家们恪守的“不要去动经典”,辩证地把 “不要动”变成不瞎动的同时,变不动为能动,而且必须是“高峰”之人去动“高峰”之作,或者能够创造经典的人才能够去动经典之作,而嵇兵演绎的《樊梨花》的“动”是震撼的、惊艳的、成功的!
但愿梨园这朵美丽的梨花,美美与共,广泛传播……
 
本文作者:张桂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原梅州市广播电视台文艺中心编导。

2019年8月15日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戏曲文化,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汉剧 » 嵇兵与广东汉剧《樊梨花》
戏曲大全

涵盖京剧、评剧、晋剧、豫剧、曲剧、越剧等三百余种戏曲

戏曲下载 戏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