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剧名旦马吉云

马吉云出生于1941年4月20日,是紫阳县汉剧团的一名回族演员。汉剧表演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传承人。                              
     走上戏剧之路,是因为上中学时偶然参加了一次学校的演出。1957年前后,紫阳中学广泛开展文艺演出活动。上初一的马吉云天性喜欢文艺,和同学一起排演了戏剧《刘海砍柴》,戏曲下载,在这出戏里,他扮演胡大姐,因为演得很像,表现出表演艺术上的天赋,引起了当时县剧团的一些老艺术家的关注。剧团领导和学校商量,希望能够招收她进剧团工作。老师很高兴,因为这是学校的光荣。而马吉云并不热心,那个时候,她很爱学习。当老艺术家龚敬华和沈才林在上学路上拦住她,劝说她到剧团工作时,她只说自己要上学,断然拒绝了。可到了学校老师不让她进教室,她只好扒在窗户上听课。老师干脆将窗户也关上。赶到学校的龚敬华对她说,到剧团,你还是要上文化课的。她听了才答应下来。                                     

 

(马吉云在家中排练)

 

(嫁嫂中饰刁氏、童友富饰王二)

1958年,她加入汉剧团,拜李金元、熊朝清为师学习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程序,后又到安康拜秦腔剧团团长陈吉元、安康汉剧团团长王道中为师,学习戏剧的表演艺术。汉剧团的学习,是边排戏边学习。当时正排演民歌剧《嫁嫂》,她被选为剧中刁氏的扮演者。刁氏不仅刁蛮,还是旧社会一个吸大烟的妇女。是一个丑角,在汉剧里是摇旦。这样一个角色是很难把握的。为了学习旧时妇女的小脚走路。她跑到街上去观摩,用心揣度。有时跟在小脚老太太后面模仿。一个小姑娘,学老太太走路,路人纷纷侧目。老太太一回头,她急忙假装到处看,生怕老太太发现。她还认真学吸烟,请教如何吐烟圈,一直练到一口气能吐出七、八个烟圈才罢手。因为这样的勤学苦练,在西安汇演时,她一出场,仅凭举手投足的神态,凭吐出的烟圈,立刻引起雷鸣般的掌声。导演在后面让她停一停,等掌声停下来再演,然而,掌声就是不停,她只好现场发挥,打哈欠,学大烟鬼……《嫁嫂》的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评为一等奖。后来,汉剧团巡回各地演出150多场,深得群众喜爱,引得不少区乡业余剧团也竞相排演此剧。当时民间流传“听说演《嫁嫂》,放下碗就跑”的民谣,盛况可见一斑。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虽然有多人扮演过刁氏,但无人能出其右,她创造了令一代人难以忘却的戏剧形象,一个历史的文化符号。        

 

《嫁嫂》老剧照,男主角为紫阳民歌剧创始人黄群众。


      她演各种老小丑旦、摇旦及各类杂角,《七人贤》中饰演老摇旦、《夺印》中饰演兰菜花、《三打白骨精》饰演白骨精的妈。她后来演《刘三姐》中的老媒婆,同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那一代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戏剧形象。她还演正旦,如《雷锋》中饰演雷母、《太君辞朝》中饰演佘太君;她还演花旦,如《赵氏孤儿》饰演卜凤、《三叮本》中饰演宫女;此外,她还饰演男丑如《四进士》中饰演杨清、《借亲配》中饰演陈知县等,她演了几十部戏。她的表演艺术,以细腻精到,形象逼真、传神为观众所赞赏。她酷爱读书,是一名有文化的演员,也因此能够研读和理解剧本,能把握人物性格与身份、情态,做到含情入理、能充分表现人物特定性格和内在感情,能准确使用方言俚语,为了演好一个名角,她刻苦学习其它省市的口音,以此来增强故事的地方色彩或人物的某些特征。她成为汉剧著名的旦角。她坚持一专多能,能演奏打击乐。在工作期间负责管理一切后勤事务及服装管理等事务。

正当她热情投入汉剧演艺事业时。厄运悄悄降临。1965年,社会上开始批判县剧团只演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县剧团被迫解散。她和爱人禹贵喜被安置到县建筑公司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一个戏剧演员终日和砖瓦水泥为伍,抬石头、背砖头,不能演戏,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安置到县建司,领导上讲是先“寄”到这里,然后,这一“寄”就是24年。1978年,县剧团恢复,很多演员回到剧团,重操旧业。然而,她却迟迟等不到回团工作的通知。为此,她四处上访,历尽艰辛。在等待回剧团的日子里,县文化馆重新排演《嫁嫂》,只能到县建筑公司去借她,为了演戏,她不计较个人得失,满腔热情的投入到演出中。县建司是计件付酬,她没劳动就没工资。后来是文化馆长吴向元决定每天补助她五角钱的生活费,维持生计。就这样,她以打零工的方式为观众演出。直到1989年,她的问题才得到解决,重新回到剧团。当时的剧团已非常困难,无力补发她的工资。她没有计较,只要能够演戏,吃多大亏她都心甘情愿。

#p#分页标题#e#

然而,造化弄人,当她回到剧团,汉剧却已陷入低谷,此后,剧团为了生存,改演现代歌舞。九十年代,虽然也评过几次职称,却轮不上她,她一直屈居国家四级演员。在剧团最艰难的岁月,只领百分之六十的工资,生活艰难。在这样的困境下,她依然热爱和传承着汉剧。特别是退休后,她组织业余剧团,坚持排演汉剧。   

       1997年,她被安康汉调二黄班聘请为艺术总指导。2004年时群艺馆组织演出,她带领二黄班参加演出了,领导和群众给了高度评价。2007年8月31日安康日报刊登了她们演出的剧照,2008年春节给安康城区老年公寓开展送温暖活动,她带班社演出《二进宫》、《钓龟 》被安康汉滨区文广局授予先进集体奖。2008年汉滨区汉调二黄擂台赛,她的业余剧团参加展演获演出纪念奖。2008年参加汉滨区、文广局、安康汉剧团举办的首届汉调二黄青年擂台赛,组织的业余班社获业余展演纪念奖。2009年5月12日,《陕西工人报》刊登了她饰演《拾玉镯》中的刘妈妈剧照。2009年12月被安康市文化文物局评为全市优秀辅导员。2009年月2日《安康日报》刊登饰演《拾玉镯》中的刘妈妈的大幅剧照。2009年7月汉滨区文广局在安康汉剧团举办的“明江杯”汉调二黄大赛,她的业余班社获个人一、二、三等表演优秀奖。2010年十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念大赛,她的班社获优秀表演奖。2011年非遗产纪念日展演她的班社获贡献奖。

自1998年从汉剧团退休至今,她将自己一生喜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汉调二黄”悉心传承,陆续培养但召贤、喻元珍、何秋香、王家明、马金福等新人不下20余人。这些新人已完全能胜任各自的角色,她所创办的彩虹艺术团被汉滨区文广局评为汉剧传承的示范班社。如今已是70多岁的她,依然为汉剧振兴而奔走操劳,拿着不高的退休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花自己的钱添置大量道具。一个业余班社,在近几年里排演了30多折汉剧,可以说她是全身心的投入,全身心的付出。“此生只为汉剧生,只为情真只为痴。”是她一生热爱和传承汉剧的真实写照。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戏曲文化,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汉剧 » 汉剧名旦马吉云
戏曲大全

涵盖京剧、评剧、晋剧、豫剧、曲剧、越剧等三百余种戏曲

戏曲下载 戏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