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汉剧的发展

汉剧在清代初期形成于陕西汉中,四川习称“汉中二黄”或“汉调二黄”,别于湖北汉剧。实有二黄、西皮、桄桄、郿鄠4种声腔。清代咸丰、同治前后陆续流入川西北一带。

4

金堂县人杨少成去陕西学艺归来,于民国4年(1915年)在广汉县连山镇参与创办玉清科社,传播汉剧。以岳易凤、刘久强、李天文等为主要演员的“老陕班”、“陕戏班”(汉剧),民国期间在川西地区流动演出,颇受观众喜爱,时有“看了岳易凤,肚皮都不痛”之谚。汉剧入川后吸收了川剧锣鼓,取代了原来的包包锣等打击乐器,上演了川剧《游江南》《二里坳》等高腔戏。川剧的胡琴、弹戏也吸收了汉中二黄的唱腔艺术,引进了《走南阳》《反徐州》《合缝裙》《黄界驿》等一些汉剧剧目。散班后艺人们分散到川剧团谋生。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戏曲文化,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汉剧 » 四川汉剧的发展
戏曲大全

涵盖京剧、评剧、晋剧、豫剧、曲剧、越剧等三百余种戏曲

戏曲下载 戏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