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剧的特色

经过几百年的艺术积累,汉调二黄丰富多彩,有传统剧目千余个,其中614个抄录整理;自建国至1990年,累计改编、创作各类历史剧、现代剧300余个;形成音乐、唱腔、板式、曲牌和击乐打头数百种。行当划分整齐完备,形成以中州韵、湖广音为基础,辅以人物、籍贯、方言的道白语言风格,别致奇特,服饰、脸谱独树一帜。

src=http___ss2

有较为完整的角色行当。早期汉调二黄只有生、旦、净、丑四角,以旦为主,生末不分,小旦带小生,净角带后旦,二花脸唱彩旦,丑角包杂角。随着剧目的丰富和发展,逐渐形成较为齐全的角色分工,且愈分愈细,成套成规,逐步成为现代舞台上的末、净、生、旦、丑、外、小、贴、老、杂十门角色,各角色都独具本角色特有的唱、念、做、打、舞、眼、手、身、口、步基本的表演程式与规范要求。在现代剧目中,对工农兵及劳动人民形象的塑造,摒弃了旧行当陈式,按照更生活化的艺术处理原则对行当进行处理、革新,使之能够反映新时代特征,塑造鲜活的当代艺术形象,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

汉调二黄属板腔体的戏曲音乐,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艺人们吸收川剧、昆曲等的音乐和配器,使二黄音乐曲调简朴优雅,富有陕南山清水秀的色彩和西北牧歌风味。它有着丰富多彩的唱腔音乐、曲牌音乐、打击音乐。二黄唱腔板式有80余种,曲牌400余首,击乐打头100余种,成完整体系。主要有: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兼唱一些昆曲、吹腔、小调,归属皮黄腔系的二黄唱腔音乐;以汉调二黄词格句式即七字与十字齐言对偶句为特色的唱腔词格;以中州韵、湖广音及汉水流域群众通用方言为基础,辅以人物籍贯方言为特色的道白语言声调;以西皮男腔为宫调式、西皮女腔为微调式为特色的唱腔旋律调式;以及分文场伴奏音乐和武场伴奏音乐的伴奏音乐、完善的文场管弦乐器和武场打击乐器等。

建国后汉剧在安康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创作、导演、表演、音乐和舞台美术体系,一批汉剧表导演人才迅速成长,有的在县内外汉剧界影响颇深,如黄贤明(国家一级演员)、王道中(国家一级导演)以及杨明灿、顾铭、李民等。汉剧音乐、汉剧理论研究起步,束文寿等成为该领域的开拓者。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戏曲文化,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汉剧 » 汉剧的特色
戏曲大全

涵盖京剧、评剧、晋剧、豫剧、曲剧、越剧等三百余种戏曲

戏曲下载 戏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