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河北梆子曾经的辉煌

四月的一天,在省会街头,记者随机采访了30位路人,其中60岁左右及20岁左右的各占半。采访的内容是是否听说过齐花坦这个名字?她是干什么的?结果,60岁左右这一组几乎都告诉了记者准确答案,而且,很多人一说起齐花坦便眉飞色舞、情绪激动;而20岁左右的那组只有一位表示:听说过这个名字,但“不太熟”。

6

其实,齐花坦是我省著名的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的入室弟子,也是本次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之一。她主演的《宝莲灯》、《蝴蝶杯》、《窦娥冤》等剧目不仅闻名全国,还多次为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在离休后,策划拍摄了《孔雀岭》、《蝴蝶杯》等7部电视戏曲片,引起较大的反响。

从放羊娃到戏曲学员:

“厂长的一句话把我带到了河北梆子门前。”

齐花坦是保定高阳县庞家佐村人。因为家里穷,只上过两年小学。1949年5月,还不到12岁的齐花坦成了高阳印花厂的一名童工。“那时印花还是手工操作,工人擦颜料用的纸团随手就扔,由于我个子矬,够不着印花案子,就每天负责捡纸团。”工作虽简单,但小花坦干得很认真,深得大家的喜爱。

印花厂的厂长王庆元是个京剧票友。一天,他对同在这个厂子做活儿的齐花坦的二姐说:“我看你妹妹是个唱戏的料儿,眼睛那么大,人又聪明。培新剧社正招收演员哩,让她去试试吧。”

就是这句话,让小花坦的命运从此改变。

“当天,厂长就带我参加了培新剧社的考试。我给他们唱了段‘蝎子的尾巴马蜂的针,最毒毒不过日本人的心’;又让我喊嗓儿,我就喊,让我喊多高我就喊多高。当时,他们就说,‘这孩子嗓子太好了,像是受过专门训练似的。’于是,当场就录取了我。其实,他们不知道,那是我小时候放羊喊出来的。”说起当时考试的情形,齐花坦记忆犹新。

到后来,齐花坦才知道,她当时是培新剧社唯一的女学员,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省第一批戏曲学员之一。

14岁小女孩挑大梁:

“当主演就得比别人多流几桶汗。”

当时的培新剧社还是京剧、梆子“两下锅”,由于齐花坦聪明好学悟性又高,两个剧种的老师都很喜欢她。经常有老师说,“你是公家人,也有俺的一份吧,俺来教你几句。”

1951年,代表河北省省剧的河北梆子剧团成立了,小花坦成了剧团的重点培养对象。“小金刚钻”贾桂兰是她的艺术老师。

“那时除了睡觉几个小时,一睁开眼就没有闲着的时候。每天除了3遍集体功,还有老师特别照顾的‘私功’。每次,一见到贾老师我就进入了练功状态。老师只要往小凳上一坐,一拍膝盖,我就赶紧过去,往老师腿上一靠,就开始‘下腰’,起来再接着‘拿顶’。”齐花坦说,在她的印象中,那几年几乎全是“脚冲上、头朝下”的生活。

正因为如此,每当现在她看见戏校的学生们睡懒觉、周末闲逛,就特别不能理解。“学戏的哪有星期天啊!”她总这样说。

为了练硬功夫,烈日炎炎的盛夏,她拔来青草铺在地上当“地毯”,练“拨浪子”、“软倒翅虎”,脸抢破了,嘴磕破了,汗水蜇得伤口钻心疼,她一次次咬紧牙关;大雪纷飞的寒冬,她扫出一片空地,把棉袄脱下铺在地上,练“拿顶”、“下腰”;即使在睡梦中,她还不忘练功,一次,一个“倒翅虎”从上铺翻了下来,摔得鼻青脸肿……

功夫不负苦心人。齐花坦靠着她的勤奋刻苦,在极短的时间内成长起来。一年连排三出大戏,14岁的小女孩第一次当主演便获得满堂彩……这让齐花坦的名字迅速唱响,也为当时低迷的河北梆子平添了生机。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戏曲文化,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梆子 » 难忘河北梆子曾经的辉煌
戏曲大全

涵盖京剧、评剧、晋剧、豫剧、曲剧、越剧等三百余种戏曲

戏曲下载 戏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