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叶潮剧

清代中叶,即乾隆中后期和嘉庆到道光前期,是相对升平年代,全国各地方戏曲蓬勃兴起。1779年至1788年秦腔魏长生风靡北京,1790年徽班为乾隆八十祝寿,接着是四大徽班称霸北京,以板式变化为主体的戏曲逐渐取代以曲牌联缀为主的戏曲,成为主流。

4

广州外省戏班云集,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广州重修外江梨园会馆有53班参加,湖南、姑苏、安徽班最多。潮州偏处一隅,影响稍迟,也受乱弹诸腔影响,西秦戏流入在前(乾嘉年间),外江戏在后(道光前期),相继流入并逐渐扎根。

潮州戏在曲牌联缀的唱腔基础上也开始汲取板式变化灵活的唱腔。郑昌时于道光甲申(1824年)镌刻《韩江闻见录》,卷九《韩江竹枝词》载:“东西弦管暮纷纷,闽粤新腔取次闻。不隔城根衣带水,马头高调送行云”。注:“潮近闽,歌参闽腔,韩江舟声又尚马头调云”。说的是“闽粤新腔”和“马头调”出现流行。

据嘉应人杨懋建《京尘杂录》记嘉道年间马头调有南北之分,“京城极重马头调,游侠子弟必习之”,“几与南北曲同其传授”。而“南中歌伎唱马头调皆小曲”,“皆与京城马头调不同也”。潮州戏也汲取小曲。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戏曲文化,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剧 » 清代中叶潮剧
戏曲大全

涵盖京剧、评剧、晋剧、豫剧、曲剧、越剧等三百余种戏曲

戏曲下载 戏曲资讯